184、皇權在野,不在朝堂(第2/2頁)
章節報錯
百姓們從來就不蠢,知道是誰真的害了他們,可是迫於生存,他們只能要求皇帝取消兩綱鹽引,但當皇帝真的來到他們面前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說出真相和訴求了。
因為嘉靖昨天凌遲了一百多個鹽官,文人們對此恨透了。
但百姓心底裡明白,這位陛下,是念著他們老百姓的!聽說,皇爺還要去祭拜太祖爺呢,從古至今,就沒有哪位皇帝有太祖爺那樣對老百姓好。
會祭拜太祖爺的皇帝,那就是聖主明君!
朱元璋去世一百多年了,但他的餘澤依舊庇佑著大明,維持著大明皇室的正統性,別說一百年,就是兩百年,兩千年,老百姓都會記得,曾經有那麼一位皇帝,真的愛民如子。
這份樸素的認知,根植於老百姓心中。
以至於哪怕到了明末,李自成造反後,也依舊尊敬崇禎,希望能夠當大明的王,而非取代大明,至於李自成攻入京師,崇禎煤山上吊的甲申之變,其實歷史記錄謎團重重,多處矛盾。
看明實錄和國榷,就會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而要看真相具體如何。
得看……《紅樓夢》,看懂了紅樓夢,才能看到明末那段紛呈的歷史。才能明白,為了儲存真相,儲存華夏文化,那位作者到底下了多少苦功。
李自成到底是去京師勤王、與崇禎會師,還是覆滅大明,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總之。
無論是土木堡還是寧王叛亂,他們都不敢顛覆大明,就知道大明皇室在民間到底有何等聲望,哪怕過了一百多年,老朱也沒有被民間遺忘。
於是。
嘉靖走到了人群裡,走到數萬灶戶當中,他聽著他們訴苦,聽了許久,等他們自己停下的時候,又讓他們推舉出德高望重的人,來做代表講灶戶的真實生活。
聽完了這些,嘉靖又讓人從淮安城內請來匠戶、樂戶、農戶、腳伕、力工……
他請來了這些社會當中最底層的人民,請他們派代表來講述真實的生活,聽他們向自己訴苦,也是向廣大百姓訴苦。
嘉靖什麼都沒有做,他只是在碼頭待了三天,聽了老百姓整整訴了三天的苦。
但,隨行的官員也好,淮安城內的官吏們也好,都慌了。
嚴嵩站在船頭,看著離開群臣,走入群眾當中的嘉靖,他眯著眼睛,總覺得,此時的嘉靖,比坐在京師皇宮的龍椅上,更像一名皇帝。
離開了皇宮,站在百姓當中。
他才是一名真正的皇帝,手握皇權。
嚴嵩以為,這已經很厲害了,可當嘉靖跟著灶戶們一起去鹽場煮鹽,真實不差的體驗灶戶生活的時候,他才明白,自己還是小看嘉靖了。
而百官們看著皇帝這不合常理的出牌,那沒來由的心慌,更重了。
他們聚集在夏言面前。
問道:“夏閣老,陛下這是要做什麼啊?那煮鹽的活計,豈能親自上手,這開春耕種,陛下又去了村莊耕地,這有時候牛都不用,自己拉犁耕地,肩膀都磨出血了。這數萬人跟著陛下後面看著,人吃馬嚼的,陛下還讓我們負責他們的吃食。”
“這,這不是個事啊,夏閣老。”
夏言伸手,體會著天上的綿綿細雨,心中想到的是“春雨貴如油”這類詩句,好似根本沒有將群臣的言論聽進心裡。
只是被問得多了,才回了一句:“怎麼攔?誰去攔?”
“那數萬人看著,已經將陛下尊為聖人了,陛下就算讓他們清君側,他們也會拿起鋤頭,死不旋踵的衝過來。”
“你能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