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生而無知,受盡枯榮而不能動,只能掙扎求活,供養眾生,豈非地獄?豈非牢籠?豈非積累功德?豈非求解脫?

禽獸有知而無義,它們能動,但要受物競天擇,於自然變化,無反抗之力,匆匆一生,如蜉蝣於天地,朝生暮死,只為生,只為繁衍傳承。

一如鬼魂之遊於天地,如無根之浮萍,飄搖無定所。

餓了吃,吃不到死,終其一生,宛如餓鬼……

天神也好,人間也罷,修羅亦無區別,餓鬼悽慘難言,不論如何,轉世為人,有了人形,都是一場修行。

有人枉費一場修行,渾渾噩噩、作惡多端,不知義,不行義,也就沒有義。

那死後一生業果洗淨,放入阿賴耶識的種子,也就是——空的!

種子裡面,有累世的記憶,但你看不到,哪怕入了阿賴耶識也看不到,只有在無意間的時候,會有“既視感”,恍忽之間,覺得一件事,自己好像看過、經歷過。

但你去找的時候,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到了。

那累世的記憶,已成空,是真空妙有,其存在只為義,因為義能學能悟,但其並非字上文字,而是世間道理。

我們累世修行。

當一塊石頭墊腳也好,當一株水稻做糧食也罷,當一世豬狗驅使為食材也罷,都是在積累義,以至於最終去當人,尋求修行的機會。

但有人珍惜,有人不珍惜。

有人生中土,有人生蠻夷。中土難生,因為中土有義,故為最貴。

累世修行,唯有義能傳遞,能有宿慧,能懂道德。

所以我們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人心為何不古?因為人道發展,人的數量越來越多,“義”夠標準的碎片越來越少。

等到合格的碎片用完了,中土就開始用蠻夷的碎片了。

等蠻夷的碎片都用完了,那就只剩下……禽獸的了。

所以,人心不古,不單單是社會發展的緣故,更是人道壯大所造成的業力,越來越龐大的緣故。是自作孽,不可活。

當這股業力無法控制的時候。

就是人道破滅之時。

人道,也就需要“轉世輪迴”了。

所以聖人降世要做什麼?要消除這股業力,要道德教化,補足人道所需要的義,渡更多的人過河,首先成為合格的人,再求聖賢。

中土,不僅僅是地球的中土,更是周天萬界的中土。

倘若有天外來客。

那必然是“為義而來”,我們自古就在探索宇宙,無比明確自己是在一個“星球”之上,數千年前的陶器之上便有“雞子紋”,有星球,有黃赤交角。

我們的地心說,是參照物不同,是相對宇宙。

我們自然思考過,宇宙之外,是否還有生命,還有文明。

但明白何為人,何為輪迴之後,也就釋然了,多少人本來就是“天外來客”來中土轉世?數千年對於宇宙而言,不是蜉蝣的一生罷了。

人道的業力在那,如果不消除,自會毀滅,又如何橫渡太空?

既然能來。

那便是人道發展到一定程度,又消除了一定的業力,明白了“義”的重要性而來的,他們必然不敢直接干涉中土,就宛如鬼神不能干涉人間一樣。

中土的發展,不是“西天取經”,沒有神佛做局應劫。

中土,是周天萬界願力之所成,是“眾神之國”,是“西天淨土”。

在中土曾經的輪迴中,那些聆聽了道的眾生,於聖人出世之時,自當再次前來,如釋迦牟尼佛講法,般若諸佛,三千菩薩,看佛祖拈花一笑,覺悟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