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一個人的價值必須要透過讀書才能體現,那還要世間百業做什麼?沒有才能的人透過努力做到了更多的價值,那又算不算功績?”

“一個社會的評判機制,居然不是因為每個人對社會國家做出了多少貢獻、立下了多少功績來分配相應的資源,而是因為他有讀書的才能,所以能夠佔據絕大多數資源。”

“這是什麼?

“這不是腐朽嗎?簡直臭不可聞!!”

鉅子說話間鬚髮皆張,宛如利劍,話語擲地有聲,手中竹杖跺著地面卻宛如敲擊著整個世界,敲擊著所有人的心靈。

他直接擊破了歷史的迷霧和謊言。

將自漢以來的,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所謂制度進步,給敲了個稀巴爛。

就在所有人都在沉思的時候,一名儒士打扮的劍客走了出來,他高聲喊道:“閣下言科舉之弊端,在下認為不妥!”

這儒士氣度非凡,他分明走路而來,卻一下跨出數丈。

來夷州的好事者,基本上都訊息靈通,很快就有人認出了儒士,喊道:“是藍陽劍仙耿橘,青龍榜副冊第二!”

“五年前聽說他棄官教學,在子游書院當山長。”

“俺是常熟人哩,藍陽劍仙當縣令那幾年,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他興修了許多水利,至今還讓常熟年年豐產呢!”

在大夥的議論聲中,知曉了來人是耿橘,而且不是那種迂腐書生。

他文武兼備,又善治理,頗有功績。

耿橘雖然是來辯駁的,卻也沒有半點狂妄,走到鉅子數步之外,拱手一禮,說道:“晚輩耿橘,見過鉅子。”

鉅子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說道:“有話直接說。”

“好。”

見鉅子這樣,他也拋棄虛禮,直接開門見山,說道:“鉅子說社會的資源分配,不以功績而論,僅以讀書而論,我認為不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能力決定事業,事業的成敗直接決定資源的匹配,這不是科舉制需要負責的,而是需要人們在生活中去掙的。”

鉅子沒有說話。

他從隨身的布袋裡摸出了一把粟米,然後右手的粟米倒入了左手,僅餘一粒米在右手,隨意的往一處螞蟻堆裡丟,讓幾十只螞蟻去哄搶……

他說道:“看,最強壯的螞蟻,搶走了那一粒米。”

耿橘頓時啞口,他張了張想說什麼,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他是士大夫,很明白只要中了舉人,就會有鄉鄰投效土地,若是中了進士,什麼都不用做,名下土地能有數千上萬畝……

顯然,這些是不需要立下功績就可以得到的。

這鐵一樣的事實他反駁不了,只能說道:“鉅子言科舉之弊端,無非是想襯托秦制之優越,可科舉自隋唐以來,興盛近千年,已經經過實證,是能夠穩定執行的。”

“可秦制呢?”

“大秦的軍功封爵制,的確是以功績論待遇,但它可行嗎?一旦戰爭結束,其制度必然崩潰,這也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