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被墨家得去了?

老天師的這個說法還是第一次聽到,但張執象敏銳的關聯到了另一個資訊,那就是……墨家的消失。

秦亡以後,墨家消失,轉為墨教,遁入陰影當中。

真的只是因為教義發展的轉折嗎?

在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前,百家可都是還在的,墨家是否是在奪取了重寶之後,有意躲藏?

“我天師一系,乃留侯之後。”

“戰國時期,張家連任韓國五朝國相,有源流在此,百家jiu紛,天師府還是有些傳承記錄的,關於九鼎的去向,也有記載。”

“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便從周室奪走了九鼎,其一入泗水,餘八入秦。”

“需得注意。”

“這裡的彭城泗水,是《漢書》記載的,經由更改的,原本應當是虎牢關旁的汜水,洛陽到咸陽根本不可能經過彭城,唯有走水路會經過汜水。”

“漢書做出更改是因為……漢高祖劉邦,是泗水亭長出身。”

“拋開漢書的篡改不算,當初九鼎入秦,會在汜水掉落一鼎,與當初列國派人攔截有關,但九鼎的重要性,秦國豈能沒有防備?”

“當初列國的攔截其實是失敗了,可最關鍵的,屬於秦國的雍州鼎依舊落入了汜水當中。”

“在其中動手腳的……就是墨家。”

“起初墨家並非是想奪九鼎,而是想毀掉九鼎,秦始皇已經以活人稱帝,僭越天人,打破了舊有的制度,但墨家仍然覺得不夠。”

“他們要徹底踐踏鬼神,破除人心中的迷信。”

“所以他們故意先弄丟了一鼎,讓自大禹以來,傳承數千年的正統信物殘缺,秦國哪怕統一六國,也不會再像夏商周那般了。”

“秦昭襄王或許憤怒,但沒有因此與墨家決裂。”

“等到始皇的時候,始皇的確不太在意九鼎,他甚至與墨家想的一樣,要捨棄九鼎,所以,在泰山封禪的時候,需要祭天的禮器之時。”

“他故意去汜水打撈雍州鼎,然後以失敗告訴世人,九鼎已經不全了,自夏商周以來的傳承徹底斷了,他嬴政,才是以後唯一的正統。”

“始皇帝並不需要九鼎來證明自己的權威和正統,相反,九鼎只能影響他的正統。”

“他捨棄的九鼎。”

“但,九鼎不光是代表正統,更代表著自古以來的天子傳承……”

“上古之時,沒有文字之前,便有圖畫,先人探索世界,燒錄圖畫的山海玉牒埋藏於世界各地,記錄地理和歷史。”

“自有山海玉牒以來,首次將玉牒收集整理的人,便是大禹。”

“大禹不光是治水,更是對華夏文明做了一次整理總結,就像我們大明的永樂大典一樣,九鼎的真正意義,是歷史,是上面篆刻的山海圖。”

“在那些山海圖中,還標記著上古神器的埋藏地點,那是屬於天子的權能。”

“必須集齊九鼎,才能破解寶藏。”

“因而始皇帝雖然對外宣傳雍州鼎已經找不到了,實際上卻是已經打撈了起來,集齊了九鼎,並交由了墨家,讓他們尋找秘寶。”

“無論是破譯,還是尋寶,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做成的。”

“當秦朝滅亡以後,跟九鼎一起消失的,還有墨家……如你們所說的墨教,接上後面的故事,大抵就是墨教認為秦亡以後,失去了改變文明方向的機會,隱藏在了黑暗當中。”

普通的帝王,會擔憂臣下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