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太白故居,建文後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唐年間的邊關重鎮,詩仙李太白的出生地,五歲隨父親前往川蜀江油之前,詩仙都生活在這個漫天黃沙的軍鎮當中。
碎葉城於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建置,樣式模彷長安。
似乎從最開始就註定詩仙與長安的不解之緣。
有人說詩仙是李建成的玄孫,有人說詩仙只是隴西李氏的普通子弟,身世如何不論,但邊塞和大漠孤煙直已經刻入了詩仙的童年。
李太白或許不知道,五歲那年的辭去,便是終生的永別。
719年,也就是李太白離開後的第十四年,這座大唐建造並衛戍了四十年的重鎮,被割讓了,李隆基為了拉攏突厥可汗蘇祿,將碎葉公開出讓給他作為牙庭,還送了公主和親。
曾經失去的故地,相別了六百餘年,才終於迴歸華夏。
雖然明朝九邊往西最遠才到哈密衛,但亦力把裡,也就是東察合臺汗國,在元朝滅亡以後,就奉大明為宗主國,時常納貢。
明朝時期絲綢之路並未斷絕,只是因為氣候問題,西域人煙愈發稀少,貿易價值已經不大。
所以相對於絲綢之路而言,海貿才是大頭。
明朝並非是一個陸權國家,它其實是一個海權國家,在明朝初期,陸地上已經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地緣政治了,全部都在大明的秩序規則之內。
小書亭
只是後來皇室丟了海權,陸地上又被養寇自重,才有了邊患。
可不管如何,西域一直都是在大明的秩序當中,哪怕不是朝廷的秩序,也是邊軍將門和豪商們的秩序。
然後自有一套江湖。
青龍榜第八的關西客,便是居住在這碎葉城中,他所居住的院子更是起了一個名字——太白居。
似乎。
關西客會到碎葉城來,就是為了尋找李太白的蹤跡一樣,如此一個充滿詩意的人,卻是從最簡單粗暴的刀客堆中殺出來的首席。
早在五月底的時候,關西客就看到了范家的信使。
看著範徵將那瓶不老藥放在桌上,這位關西第一刀客卻是半點不見粗狂,反而給人一種儒雅的感覺,只是他常年穿一身白袍,帶著兜帽,從未摘下來過。
旁人以為是神秘莫測,可範徵看著桌子上的《尉繚子》,總覺得關西客身上有幾分儒雅的氣質。
他是刀客,好像也是讀書人。
但這些年關西客和范家的交集,得知其人的經歷來看,好像關西客更像是一個執著的瘋子,過去三十年不是在拔刀,就是在拔刀對敵的路上。
天知道他手上有多少條人命……
如果是讀書人,會如此偏執瘋狂?可門口那“太白居”三個字,又叫人不得不多想……
“范家要我對付誰?”關西客問道。
“是邀請您屠龍,我們首先要去抓一個姑娘,當然,最終目的,應當是對付張執象的。”範徵恭敬的全盤托出。
“張執象……大明國師?”
“對。”
“他是,嘉靖的人。”
“是的。”
“那也是朱棣的人吧?”
“成祖?與成祖何關?”範徵搞不明白了,嘉靖的確是成祖的後人,但朱棣已經死了百多年了,又怎麼會扯到朱棣身上?
關西客摘下了三十年不曾摘下的兜帽,露出一張風霜堅毅的臉龐。
他平靜說道:“我從未告訴過你們我的姓名,如今我告訴你,我姓朱,叫朱欽煌,是建文帝五世孫,先恭愍太子四世單傳。”
範徵震驚的張了張嘴,這才明白,為何關西客會來到碎葉城,為何這裡會叫太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