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安南靖平,流虯首脈(第2/2頁)
章節報錯
嘉靖六年,可是聖旨明發中外,冊封國師,許了問定國策之權的,理論上,張執象的權力比首輔還高……
徹底消化安南以後,便是百萬民眾自發積極的為前線運送物資。
只要後勤不斷,仇鸞在滿刺加就不可能敗。
而解決完安南的事情,安排人送蒼珠先回龍虎山,六月十八,張執象便馬不停蹄趕往夷州,戰報表明,王直已經及及可危了……
……
六月初五的時候,許海便對夷州發動了總攻。
初六便成功登陸,初七攻破基隆、高雄等港口,幾乎是從四面八方,各個港口登陸圍剿,王家難以形成抵抗,完全無險可守。
夷州一條山脈橫貫南北,東西兩邊才是平原。
地勢狹長,可以說是一馬平川,完全沒有關隘可守,港口又多,便是不打基、高兩港,也隨便登陸,所以王直只能龜縮在赤嵌城。
夷州是大明海洋貿易的中轉站,港口相當繁華,可以說失去港口,這座島基本就沒什麼價值了。
內陸沒有什麼像樣的城市,唯一一座規格不錯的就是赤嵌城,這座城市以後會被鄭成功命名為“承天府”,是國姓爺以後的都城。
赤嵌城在夷州西南。
整個夷州也就十多萬漢人和幾十萬高山族的原住民,山民們向來自治,不接受管理,也不干涉漢人建城、貿易,願意的就做些生意、打打工,不願意的老死不相往來。
針對夷州的地形,王直早有準備。
在港口面對許海大部隊的攻擊根本不可能守得住,所以他早早就放棄了,所有部下和民眾全部撤離到赤嵌城,並在赤嵌城周圍建了三十多個土堡,用以拱衛和互相支援,對抗敵軍。
在夷州,願意聽王家命令的人,大約有二十萬,其中四萬是土著。
十六萬漢人當中,多數都是討生活的,但王家直系子弟,卻有兩萬人,皆為精兵,另外漢人中剩餘的四萬青壯,在港口討生活,自然是可以全民皆兵的。
四萬土著也都是青壯,他們的家小都在山中,平日裡幫王家做活,也接受軍事訓練,自帶一股蠻兵的兇狠。
可以說。
夷州人口不多,但王直已經佈置了十萬兵力,就是為了等許海上岸,就算許海能攻下夷州,也要崩掉他一顆牙齒。
然而。
就在王直嚴陣以待的時候,許海雖然初七就獲得了夷州的控制權,卻沒有急著進攻赤嵌城,攻勢的烈度甚至可以用漫不經心來形容。
這種情況,哪怕是王直也沒有搞明白。
他覺得有哪裡出錯了,可怎麼也沒有想通……
王直自然不會想通,因為許海此時正在中部山脈的正中間,一處名為日月潭的地方,觀賞著這裡的景色。
在許海身邊,一名扶桑的和尚指著日月潭旁邊的玉山說道:“四爺,找到了,這裡便是流虯的龍脈首穴。”
“只要在這裡設定祭壇,便可引出流虯的龍脈之力。”
“若有真龍之種,便可用這流虯龍脈之力,催生出真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