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地水火風,六經注我(第2/2頁)
章節報錯
倘若那些均了田的地方,民眾都奮起反抗,眾志成城,哪裡會有叛軍席捲的災難?
海瑞終於體會到了“主動”二字的艱辛與力量……
……
“世界有四大,地水火風。”
“如若簡單的將四大歸於大地、火焰、水流、颳風,那就全然錯了,四大不是四種實質,而是四種法相。”
“地大,是具有堅固,穩定性的事物,作用是任持。”
“水大,是具有柔性,廣性,溼性,作用是攝聚。”
“火大,是具有暖性的事物,作用是熟變。”
“風大,是具有動性的事物,作用是動啟。”
“也就是說,固持、聚攝、發展、動變,才是所謂的四大,而四大皆空,則是指世間的一切法相都沒有了,一切歸於空無。”
“我們說地水火風,並非說地更重要,所以在前面,而是因為地最容易觀察。”
“你目之所及,一切表象,皆因固持所以成相,因而都是地大,而任何物體,我們看這杯水,表相它是水,然而這些水又是一個整體,還是無數個小個體聚合而成的呢?”
“它當然是聚合而成。”
“水也好,沙土也罷,世間萬物,都是因緣際會而成,一切物質因緣數聚會而成,便是水大。”
“但,因緣際會,又非是一塵不變的。”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其演變的規律,一飲一啄,皆有定數,因果皆有報應,便是如此,這杯水在這裡,我們喝下它,它在我們體內,有的變成了血,有的變成了濁水排出,都是有去向、變化的,這便是火大。”
“知曉了地、水、火,我們才能看到最緊要的——風。”
“風是動性,更是動因。”
“這杯水在這裡,如果沒有最開始給它一個‘因’,讓它動起來,它又如何能匯聚成一杯水?又如何會有緣數變化的過程?”
“最後,我們又如何能有這杯水喝呢?”
“尋一杯水的因,就要尋與它有關事物的因,一切事物又總的關聯起來,那便要尋一切之因,尋這世界的第一因。”
“風大,便是因動!”
“便是尋到原初第一因,那都是客觀的規律,我們要在意的不是這些,而是我們作為人,我們的一切行為,一切遭遇,都要從最初的因落手。”
“要著手於風大,去發揮因動的力量,才能有更多的緣數,去結更多的業果。”
“而只要心存善念,便多是善果。”
“畢竟因果報應,善惡有報才是這世間的本分……”
光發錢不夠,張執象還在講法,他要調動人們的主觀能動性,便要讓人們心底裡認可這一套,讓他們覺醒,讓他們不再麻木,擁有獨立自主的意念。
安南信佛,他便講佛。
他是不修行,但他懂佛法,金丹大道本就是三教合流的產物,陽明先生的心學也是三教合流的產物,他張執象又如何會不懂佛家?
所謂地水火風,都是對“緣起性空”的解釋。
張執象半點偏頗都沒有,但如何應用佛法,卻是他這次講法的關鍵,誰說佛家只能用來枯禪?不過是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的區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