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軍全面佔領安南是五月十七日,朱紈攻下昇華府,至此安南境內的主要城池全部被佔領。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安南與後世不同,它的領土只到西沙群島,南部包括瀾滄江下游的入海口,都不屬於安南, 而屬於占城和真臘。

朱紈的兵鋒並沒有停止。

占城和真臘都是大明屬國,如今占城明面上還獨立,實際上在五十年前就被後黎朝攻滅,立了個傀儡國王,繼續以占城的名義向大明朝貢,讓大明的面子好看些, 他們也獲利多些。

朱紈知曉實情,自然不讓這種情況繼續。

揮師南下,十天之內, 攻破占城殘餘的安南勢力。

對於占城傀儡國王要求的“復國”根本置之不理,言現任占城國王非王室嫡傳,又助紂為虐,直接先斬後奏,奪了王位,將佔城一併納入交趾布政使司的管理範疇。

然後一邊讓人在占城搞均田免賦,一邊繼續行軍。

走到半島最南端後,便向西開往瀾滄江,佔領入海口後,繼續北上擴張,直到囊括兩百里水道,才終於停下腳步。

見明軍沒有滅國的心思,真臘王室才鬆了口氣。

他根本不願逆明軍的鋒芒, 一路幾乎沒怎麼打仗, 不斷收縮防線,穩固關口的同時,連忙派使者前往京師,向嘉靖哭訴……

這位在吳哥王朝沒落後,以兵變奪權上位,並實現中興,武功卓越的國王並非什麼草包。

安贊一世在真臘聲望極高,所以接連丟失數州土地,朝堂都沒有混亂,他的戰略眼光也很好,他知曉明軍想要控制瀾滄江入海口,便故意捨棄,然後再佈置防線,抵禦明軍。

朱紈達到戰略意圖後,進攻意願不強,真臘也算得以保全。

然而,他不明白的是南征軍要的可不光是瀾滄江的入海口,他們需要到滿刺加去,需要透過真臘、暹羅。

而半島諸國都是那些海商的勢力範圍。

其朝廷根本不可信。

但明軍需要休整,時間又緊迫,必須儘快前往滿刺加,打通後勤線。

相比於正在與緬甸的東籲王朝開戰的暹羅而言, 真臘要更加棘手,暹羅已經進入了衰弱期, 內憂外患極其嚴重,隨時有被滅國的危險。

暹羅朝廷並不具備違抗大明的實力。

而真臘不同,安贊一世以兵變起家,弒兄篡位能夠成功,便是因為得到了許家的資助,購買了大量火器武裝部隊。

他上位後一改真臘被暹羅打到遷都的局面。

重新打回吳哥河畔,多次打敗暹羅大軍,可以說是武功彪炳,真臘上下都以他為雄主。

南征軍要去滿刺加,就繞不過真臘。

更不是佔領瀾滄江入海口就足夠的,於是,仇鸞決定親自出使真臘,前往其都城洛韋。

洛韋。

安贊一世得知仇鸞親自出使,邊關軍情已經八百里加急送來,仇鸞一行不過百餘人,根本不像是假借出使的名義來攻打的。

“這……徐先生如何看?”

安贊向身邊的徐睿問道,許家的旁支都是要改姓徐的,以此來確保家族傳承,在安南戰事開始的時候,徐睿就來到了真臘。

南征軍的攻勢如火如荼,仇鸞能夠看到滿刺加的重要性,許家如何看不到?

只是,他們不覺得南征軍可以繞過真臘和暹羅罷了,要一路攻打過去,等仇鸞打到滿刺加,黃花菜都涼了。

區區十二萬大軍,憑什麼治理這麼龐大的地區?

到時候再趕走明軍,輕而易舉。

如果仇鸞沒有步步為營,攻城滅國,而是直接帶著大軍前往滿刺加,那就更好了,後勤一斷,多少人都是送死。

在徐睿看來,他們是佔盡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