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一個人能夠享受的農業資源是有限的,更多的財富,更多的奢華,必須透過農業剩餘提煉出來,修園林、樓閣也好, 收集奇珍異寶也好,更高的享受,必須由工業將農業剩餘提煉濃縮。”

“給予奢侈品更高的附加值,財富才有用武之地。”

“這是最淺顯的財富價值,體現了貨幣對於實際物品的支配權,這種有形的支配, 是有限的, 所以需要謀求無形的支配。”

“即……支配人。”

“以大明的海外貿易為例,海外貿易賺取的只是金銀, 按理來說,它並沒有賺取實際財富,但為何涉足海洋貿易的一個個都賺的盆滿缽滿?”

“因為他們賺取的金銀,能夠作為貨幣,在大明使用。”

“他們透過貿易賺取的不是實際的財富,而是對於大明的‘權’,是可以由貨幣量化的那部分權,他們的貨幣越多,佔據總財富的比例越高,他們的權就越高。”

“他們可以支配更多的農業剩餘、工業產出,以及——人。”

“什麼是資本化?”

“當貨幣的量化開始侵蝕無形的權,就是資本化,當整個社會可量化的權超出無形的權的時候, 這個社會就已經完成了資本化。”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

“誰的貨幣多,誰就統治這個世界。”

“他們不斷的謀求貨幣的同時, 不斷的加深資本化的程度,以至於最終,一草一木,連呼吸的空氣都被標上了價碼……人類連生存的權力都被剝奪、支配。”

張執象說的話讓王絳闕產生了窒息感。

僅僅只是稍微想象一下,就能夠體會到深度資本化後的那個世界,是多麼讓人絕望、窒息。

她沒有因為王家的富有而將自己代入到富人當中,她深刻的知曉財富是難以永恆的,一兩代人的敗家,就可以讓數代經營毀於一旦。

而且。

到了最終的那一刻,世界上,可能只有一個富人,他擁有一切財富,而其他所有人,都是他的……財富。

“文明會死的。”

王絳闕肯定無比的說道,奴隸是沒有靈魂的,生活會讓他們麻木,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創造力,而是主觀能動性,他們會變成提線的傀儡,而非活生生的人。

“是啊,如果走向那樣的結局,文明也就死了。”

“雙生子的差別,就是他們雖然都看到了可量化的權,但一個要加深資本化,一個要去資本化,他們孕育的源頭,是貨幣誕生的那一刻。”

“他們自出生以來,就註定了彼此共存,又彼此對立。”

“雖然他們各自的作為都會影響無形的權,但那已經屬於次級影響了,必須要同時著眼於可量化的權與無形的權,不要計較它們的性質,而是如何使用它們。”

“要以人為本,天下為公。”

“以人為本,要工業,卻不能工業化;天下為公,要資本,卻不能資本化。”

“這是我們華夏文明的中庸之道。”

“也是天人合一。”

張執象看著藍天白雲,悠悠的說著,王絳闕看著他這副懶散道士的模樣,真的不像能說出這番經世之言的樣子。

“總感覺,陽明先生的形象來說出這番理論,才更和諧一些。”

她也躺了下來,感受著他那份寧和,自己也平和起來,舒緩起來,能夠享受自然的恬靜,呼吸那醇和的風。

“我是陽明先生的弟子嘛……”

“你看,天師府嫡傳,陽明先生關門弟子,姚師的屠龍術傳人,我這三教合一,如果還說不出這些道理,就辜負師門傳承了。”

“中華文明,總歸還是要以內算為核心的。”

“你困惑這麼多,就是不學道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