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龍血族裔,黑之帝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異端往往比異教徒更可恨。
在這個教廷正在販賣贖罪卷的時代,馬丁路德提出了“人不能透過做什麼,無論是捐錢,還是慈善,還是買賣贖罪券,來獲得救恩”。
這看似是先進的,但馬丁路德的核心卻是“因信稱義”。
什麼是“因信稱義”?這句話出自“義人必因信得生”,
這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話,但它的解釋卻很荒唐。
這裡的義,可不是華夏觀念中的義,而是上帝賦予的義。
你信上帝,你才有義,你虔誠,
你才能得到賜予。
核心是信。
馬丁路德將教義核心的“上帝對罪人的懲罰”改為了“上帝對信徒的賜予”,人不再可以買贖罪卷獲得救贖,
但可以信上帝獲得救贖。
也就是說。
我殺人放火搶劫,
但只要我信上帝,我懺悔,我就是好人。
馬丁路德不光是篡改了教義,他更是對文獻進行了大量篡改,他掀起的改革將拉丁文記錄的聖經全部燒燬,以至於後世都沒有了拉丁文的聖經,但,馬丁路德不知道,最早信基督的阿拉姆人,在後世還有兩三萬人沒有滅絕,他們保留了阿拉姆文抄寫的原版聖經,可以找出篡改的地方。
阿拉姆人也叫亞蘭人。
馬丁路德將聖經中的“亞蘭”一詞,全部換成了子虛烏有的——希臘!
最早皈依基督,並飽含血淚與滄桑歷史的亞蘭,全部被替換了,
馬丁路德毀掉了真正的歷史,背棄了主的信義,
編織了一個彌天大謊!
他走進宴會大廳,
昂著頭說道:“聽說你們為了對付大明,準備集合力量攻略北商洲,但我覺得,光是物質上的戰爭可不夠。”
“我讀華夏的書,發現了一個道理。”
“華夏之所以昌盛、偉大,是因為它有足夠輝煌的歷史傳承,有讓我們望洋興嘆的文化。”
“華夏有那麼多的書,而我們卻只有聖經。”
“這是這場戰爭的真正關鍵所在。”
“朋友們。”
“我們需要一個輝煌的歷史,一個偉大的文明,一個可以與華夏抗衡的文明。”
在場的所有西羅人都眼睛一亮,哪怕是保羅三世都是如此,唯獨許銘眉頭一皺,下意識的抗拒,但仔細想想,只覺得好笑。
憑空捏造的歷史,如何讓人相信?
“這毫無意義。”許銘說道。
馬丁路德卻沒有在乎這位“太子殿下”,他只是環視著其他西羅人,說道:“我們向大明學習,從大明獲得一切知識,我們的後人就永遠也抬不起頭,天生會對大明崇拜而恐懼。”
“我們需要自己的文明起源,需要自己的輝煌歷史。”
“我們可以將大明得來的一切知識換上新的名字,然後告訴後人,我們的先祖創造了怎樣偉大的文明。”
所有人都在思考。
只有許銘說道:“這沒有任何意義,當鄭和艦隊重新起航之後,一切謊言都會被拆穿。”
馬丁路德仰頭,他看著許銘,沒有半點退卻,就像這個異端根本不尊重教皇一樣,也不尊重查理五世一樣。
或許,他也有這個資格,他拿到了生肖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