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做第二個洪武的時候,在你站在所有士紳對立面的時候,就註定了你是個死人了。”

“連開國之君都不是,也敢如此狂妄。”

“你可知道,便是永樂當年也不敢揭開這個蓋子,與整個士紳為敵?”

“你可知道,永樂為何心心念念要遷都京師?”

“因為,他怕啊!哈哈哈……”

狂妄的笑聲從天空傳來,白蛇的法力好像愈發強勁了,如今雖然是費宏的意識在主導,但這條白蛇卻不僅僅是費宏,而是江南文脈!

亦或者說,是整個士大夫階層。

自五代十國以來,門閥世家徹底沒落,士大夫階層成為新的統治階層,打著儒家名號的讀書人成為統治階層後便開始異化。

名教,也就是禮教的思維開始滲透,程朱理學的“天理”被改成了所謂的“仁義道德”。

所謂“我注六經,六經注我”。

從南宋以來,一以貫之的,他們以話語權為根基,對上對下的不斷擴張掠奪,有權、有土地、還經商、還掌握話語權。

他們早就成為了比門閥更扭曲可怕的怪物。

他們以“禮”為名,給帝王戴上枷鎖,給心懷天下者設定重重阻礙,給黎民百姓設定不可逾越的雷池,還告訴他們這是應該的。

他們不僅攥取著權力和財富。

他們甚至在異化著社會和思想。

以殉葬為例。

大明皇室的第一起殉葬案例是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洪武二十八年,在太子朱標死後的第三年,朱元璋的次子,也中毒而死。

於是,朱元璋命令秦王正妃和次妃殉葬。

這是為了恢復人殉制度嗎?並不是,我們看看他兄弟朱標、朱棡的妃子就知道了,並沒有發生殉葬事件。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獨獨讓朱樉的妃子殉葬呢?

因為朱樉是中毒死的啊!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死了,洪武二十八年,次子朱樉死了,洪武三十一年,三子朱棡死了!朱元璋身邊沒兒子了!

恰好,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了!

死後當天下葬入土,第二天皇太孫就登基稱帝,第三天妃嬪全部殉葬!

這是朱元璋的遺詔?

朱元璋遺詔還說他生前的酷烈刑法錯了,子孫不可依照他的風格來治國,要對官員們寬厚呢!皇明祖訓都能改,何況遺詔!

朱元璋那一輩人死絕了,頭頂沒有了婆婆。

朱標的妃子,朱允炆他娘,才能掌握後宮,朱允炆才不用受制於誰,沒有輩分更高的人出來說話,朱元璋哪怕有真正的遺詔傳位給朱棣都沒用!

什麼朱元璋繼承元朝的人殉制度,那是胡扯,一切的開端都是因為政變!

撒了一個謊,就要用一萬個謊言來圓,既然有前事可尋,後者也乾脆辦成“常例”!朱棣報復朱允炆的生母,讓她陪小兒子殉葬,只是給她一個體面而已。

靖難之役結束,她還能活著不成?

等到朱棣死了,皇后徐氏在永樂五年便已經去世,繼位的朱高熾難道希望頭頂有長輩?亦或者說,朱高熾的皇后張氏,以及張氏背後的那些人,絕不允許有其他人干擾他們掌控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