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紫微閃耀,北斗神銃(第1/2頁)
章節報錯
“出來了啊,孽畜。”
嘉靖的嘴角扯出一道狷狂的笑容,他沒有被這萬丈之高,身體繞城而至上雲霄,能夠探頭而下的通天巨蟒嚇到,反而十分高興。
“郭勳,炸了它。”
嘉靖平淡無比的吩咐道,郭勳立馬大聲嘶吼調動軍隊,早就控制城牆和一些制高點,在城內擺了兩百多門紅衣大炮的神機營將士當即開火。
舟山去年研製出紅衣大炮,兵杖局僅僅三個月就復刻了出來!
神機營已然換裝!
射程超過十里的新型火炮發出了怒吼,數百枚炮彈當即飛上天空,以硝煙的威力,直奔鬼神!
“吼!!!”
通天巨蟒張嘴咆哮,無形的力量盪開,炮彈在半空中就被全部引爆,幾乎將天空照亮,轟隆的爆炸讓全城百姓驚慌無比,那恐怖的巨蟒更是讓人驚恐發狂。
有人躲在家裡瑟瑟發抖,有人拼命跑向兩個法場,尋求庇護。
神機營計程車兵們雖然驚恐,但卻依舊在堅持戰鬥,他們開始按照長官的命令尋求角度射擊巨蟒,站在城頭計程車兵也開始壓彈射擊。
是的,壓彈射擊。
嘉靖早在張執象那裡得知了槍械的發展歷程。
張執象說明末的兵部侍郎畢懋康的《軍器圖說》裡有一種燧發槍。
實際上,嘉靖年間就有。
畢懋康並不是搞技術的,他的專長是書畫,擔任兵部侍郎的只是整理資料罷了,明末的兵部和工部早就被蛀空了,技術甚至不如嘉靖年間。
所以,燧發槍,其實是有的。
華夏人是最早使用燧石生火的,怎麼會忽略這個點火的方法?扳機技術,在秦朝制弩的時候就廣泛應用了。
只是燧發槍多用於手銃。
原因很簡單,火繩比燧石更穩定,大明人行走在外,也是帶火摺子而非打火石。
火繩只要點燃,可以做到百分百的擊發,而燧石平均每七次就要出一次問題,鑑於穩定性,選火繩還是燧石就很簡單了。
所以,燧發槍並不關鍵,關鍵的是……擊發槍。
鳥銃就已經是有膛線的滑膛槍了。
實際上,大明如今的冶鐵水平,是超過當時的普魯士的,克虜伯大名鼎鼎的灌鋼法,我國在東漢就已經有了,並在南北朝時期發展成熟……
直到十九世紀,西羅人的冶鐵技術都趕不上大明。
&n1841只差了一步之遙——雷汞。
火藥、子彈一體化,節省裝火藥的步驟,才是提升槍械威力的最關鍵技術,張執象並不知道具體技術,只提供了雷汞一詞。
但這不是問題。
還有什麼人比道士更懂汞、鉛這類金屬的呢?
古人更是將硝玩出了花,制皮、制火藥、製冰、制酸,華夏的制硝史有數千年,卻偏偏說古代沒有硝酸,這其實有點可笑的。
因為古人早知道硝容易揮發,制硝師提純硝的時候還會特意預防揮發。
利用乾餾製作硝酸,完全不存在技術和認知問題。
別一問就是阿拉伯鍊金術師能夠在八世紀乾餾製作硝酸,但華夏古代絕不存在硝酸。
要知道,古代金匠是很喜歡在金器的敲打製作完成後,用硝酸洗一遍來增加光澤的……
汞、硝酸、酒精。
酒精也是有的,蒸餾之法宋元就已經有了,只是古代向來喜歡黃酒而不喜歡白酒罷了,民間噴火表演除了噴麵粉外,還有的流派就是噴酒精的。
酒精易燃,以五行來看,屬火,研究雷汞的時候沒道理不拿來一起嘗試。
於是。
雷汞也研發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