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鋼鐵鉅艦,蒸汽大明(第2/2頁)
章節報錯
搞半天,鄭和船隊是鋼鐵鉅艦?
怪不得一直爭論寶船的噸位有問題,說木製龍骨不可能有萬噸鉅艦,的確,木製不可能,如果是鋼鐵做龍骨就沒問題了。
至於大明有沒有合適的鋼材和鋼鐵產量?
這是有的。
天工開物已經明確記載了炒鋼法,技術沒有問題,而明朝巔峰時期生產鐵礦的縣有245個,元代只有45個,清代只有137個,至於鋼鐵產量,在洪武初年,國營專辦鐵礦區有13處,且洪武帝禁止民間開鐵礦,也就是說僅13處專辦礦區所記載國營產能就有1847萬餘斤。
按照洪武七年三月的明實錄記載。
國營鐵廠的全部生產都是有定額的,一年規定產量總計為805萬2987斤,即便算是永樂年間新添的四川龍州冶和順天府遵化鐵冶,也不過多上82萬斤。合計也就887萬斤。
1847887=960萬斤。
這960萬斤鐵是從13個礦區課稅而來,明初要打仗,鐵料稅率高,為15比1,也就是說明初這13個專營礦區的鋼鐵產能就達到了1億4400萬斤。
大明巔峰時期,鐵礦區多達245個,即便許多礦區規模不如那13個專營。
可總量翻個十倍沒問題吧?畢竟民間沒有記錄的,私自開採的量,也是極大的!
所以。
保守估計,明朝最鼎盛的宣德年間,鋼鐵年產量至少有70萬噸,那麼我國1949年鋼鐵產量是多少呢?答,當年粗鋼產量為14.5萬噸。
有產量,有質量,造鐵甲艦似乎也不是不可以了……
可惜。
《永樂大典》副本已經被毀被盜,如果能夠將完整的《永樂大典》正本從永陵裡找出來,那麼歷史的一切謎團也就將解開,可惜,前世他病逝之時,依舊沒有足夠的技術完成這項任務。
罷了,就當這是魔改的平行位面吧。
想通關節,張執象不再糾結蒸汽機的事情,向王源之探聽了一些船隻的概況後,便安靜的聽他們講海外風物。
可能因為張執象他們來自龍虎山的緣故,王源之特意挑了海外各族的祭祀來講。
海外多蠻夷。
諸多部族都沒有開化,依舊信奉血祭和活祭,哪怕是在商洲最大的國度,阿茲特克王國,他們經常抓取野人來祭祀神明。
雖然在大明看來,阿茲特克人和野人都歸屬殷地安人……
但他們自己顯然不這麼認為。
阿茲特克的祭祀集團已經嚴重影響了帝國的運轉,他們佔據大量資源又不事生產也不負責打仗,導致他們的皇帝蒙特祖瑪二世處境十分微妙,有點被架空的意味,國家也在爆發內亂的邊緣。
那些祭司們能夠保持特權,自然也有一些原因。
例如在阿茲特克的首都,特諾奇蒂特蘭城的神廟當中就有一條大蛇,說是有數十丈長,是太陽神在人間的化身。
王源之說他見過此蛇。
並無羽翼,也無羽毛,只是一條金色的巨蛇,實際上有十五丈長,每日以活人為食,已開靈智,屬於妖邪一類。
此類妖邪,在上古之時亦有之。
話說正一道就是因此而生,消滅山野淫祀,斬盡天下妖魔,在此之前,妖邪居於山野竊據神位,愚夫多以生靈活祭,童男童女何其無辜。
華夏有顓頊絕地天通,有正一掃蕩妖邪。
可海外沒有。
因此海外遠航,不但在大海當中要面對幽暗恐怖,在未開化之地,還要擔憂各種自蠻荒以來留下的妖邪孽種……
(PS:旱舡的記錄源於明萬曆年間的故宮建築文獻《冬官紀事》,記載的是賀盛瑞在明朝萬曆二十四年任工部營繕司郎中時主持修繕故宮中乾清、坤寧兩宮的詳細經過,換中道階的案例便是出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