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鋼鐵鉅艦,志在必得(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今世界上,只有舟山造船廠能夠造出這玩意了吧?”
張執象看著巨大的戰艦感慨著,王直說道:“鋼鐵工藝,朝廷肯定是不缺的,鋼鐵產量也不缺,他們缺的是造船技術。”
“從寶船廠和龍江造船廠被裁撤後,朝廷如今只能造千料的海船。”
“從頭開始發展,沒有二三十年,是無法趕上舟山的進度的。”
“不過。”
“朝廷兵杖局的技術一直都還可以,紅衣大炮朝廷只要發現了,最多半年就能夠模仿出來,在火力上倒是不會落後。”
“也不用擔心一支艦隊擺在京師門口,就能威脅到朝廷。”
“岸上能夠佈置的火炮數量,總歸是多於戰艦的。”
王直也想過這種事情,或者說,擁有這種鉅艦後,誰都會去想一下,把鉅艦大炮擺到國門口,是否能夠威脅到朝廷。
答案是否定的。
從京師到大沽口,三百多里呢,就算能夠控制港口,陸地上也沒有辦法推進,明軍可不是滿清八旗,只會騎馬拿刀衝鋒,接受排隊槍斃的。
就算把坦克運到陸地上也沒有用。
首先我們要明白,坦克研製出來是為了對付那些頂尖武夫和修士的。
其實都不用多厲害。
隨便來個耳順境的宗師,就能摸到坦克邊上,衝進去把人都殺了,這鐵盒子也就沒用了。相比於坦克而言,宣德號這種鉅艦才會讓人力覺得有所不及,至少,張執象是拿這種鉅艦沒有辦法的。
不知道老天師、三豐祖師他們,能不能弄趴這玩意。
“如果不是戰爭的話,這樣的鉅艦應該足以讓世界各地的貿易交流變得更加容易。”張執象有些感慨。
他多麼希望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那種模式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大明充當世界秩序的維護者,給落後文明提供先進技術,培育文明的同時透過正規貿易來獲得財富,讓全世界的生產力都逐漸提高。
那會是一副怎樣的欣欣向榮?
又何必有西羅人在北商洲的大屠殺,又何必有什麼三角貿易的原始資本積累,那些資本的腳底下,可都是一張張的頭皮和枯骨。
“有利益,自然就有競爭,競爭大了,自然就是戰爭。”
“想要恢復永樂盛世,首先得從除掉許家,拿回制海權開始,這不只是我們王家的利益,所以,還請國師你一定得將冠軍拿回來。”
王直對這艘宣德號誌在必得,或者說,他必須拿到這艘船。
如果由許家拿去,他們在搶奪制海權一事上,就將遙遙無期。
“會的,一定會的。”
在沒有見到實物以前,張執象其實是缺乏動力的,但在看到宣德號以後,他已經沒有輸的理由了,必須拿到這艘船!
(感謝“賴皮不壞”的盟主打賞,按照約定,會有五章加更在五日內結清。今天下午還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