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一方擂臺,棋局關鍵(第1/2頁)
章節報錯
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
這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正統性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宋朝以兵變造反奪的天下,那必然導致其一輩子都在防範武將,然後就龜了一輩子。
大明的正統性讓一切野心家都深刻無奈。
在滿清,你只要喊出“反清復明”,你就身具正統,可是在大明,你要喊什麼口號?皇帝荒淫無道,你要伐無道?
行,但那僅限於老朱家自己換個皇帝而已。
楊廷和害死正德以後夠牛吧?這要是換到南北朝,像楊堅那樣的,反手就是一個禪讓,政變奪了北周的天下。
楊廷和敢這麼做嗎?
因而,在大明不論是政變造反,還是起義造反,都是非常難以奪取天下的。
只有什麼時候可以呢?
明末那種天災到了極致,而朝廷又徹底失去調控能力的時候,李自成但凡活得下去,他都是忠心於大明的,哪裡會去當反賊。
只有全天下的百姓都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有造反的基礎。
這一點,王直看得非常清楚。
所以,他壓根就沒想過造反,知曉了馬學以後,他當然有了造反的大義,可這玩意你根本就實現不了,它沒有客觀的物質基礎。
按張執象的話說,那就是生產力水平不夠。
造反前和造反後的日子差不多,要齊心協力奮鬥數十年才能看到成果,這誰信你哦,聽著就不靠譜,老老實實種地不好麼?
王直看得很明白,張執象也就鬆了口氣。
張執象自己的判斷,是大明如今不存在革命的客觀條件的,但是他又清楚馬學到底有多麼大的威力,王家如今有多強的實力。
他怕的是王家扯著馬學的旗幟造反。
王家一定會失敗,但造成的破壞一定十分巨大,不是有所人在潑天的富貴面前都能忍得住的,王直能夠清醒的認識到這些,那就再好不過了。
“王家還是那個答案,我們準備賣一個盛世給皇帝。”
“跟許家不同。”
“我們王家的天問收集隱秘情報的能力可能不如錦衣衛和東廠西廠,但情報範圍是絕對不同的,而且我們有專門的天問閣負責整理情報,做相關推論。”
“自宣德年間收復安南失敗,舊港宣慰司也丟了,大明的朝貢體系瓦解以後。”
“這百年間,受益最大的不是我們這些商人,而是西羅人。”
“許家很樂意跟西羅人合夥,認為他們是幹髒活累活的好手,但許家沒有注意到的是,西羅人這些年的實力膨脹非常快。”
“如果我們不能儘快重新構建朝貢體系來扼制西羅人的發展的話。”
“要不了兩百年,獲得商洲資源的西羅人,將會成為我們海洋上的大敵,甚至於我們會失去大東洋和南海以外的制海權。”
“畢竟,西羅人去北商洲,只用跨越大西洋即可。”
“地理上的距離,決定了力量的影響程度,哪怕我們比西羅人更先進,但西羅人只要不落後我們太多,他們在北商洲的實力就更強。”
“而商人畢竟不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