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rson,墨子。

同舟會的源流,讓人唏噓感慨,墨教的堅持,亦是讓人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但世間一飲一啄,當有定數。

張執象跟隨姚廣孝學習屠龍術的時候,明白了“三教合流”才是那把屠龍刀,從而知曉了文明未來的方向,當是馬先生和賽先生的學問,以華夏文明為主體,進行三教合流才行。

現在知曉了墨教和同舟會的源流。

那似曾相似的感覺再一次對屠龍術進行了印證,佛教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原,而後在南北朝時期興起,逐漸融合於文明。

而佛教最早又是商人先祖尋找“樂彼之園”時,在天竺地區結合土著開散的文明枝葉。

這種“出口轉內銷”的案例竟然不止一個。

墨教竟也是如此。

然而,命運無常,墨教堅持了兩千多年,明明馬上就看到黎明瞭,卻被自己創造的新文明所衍生出的怪物所打敗了。

一切,又回到了先祖的智慧上,進入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程序。

最接近大道的先祖們,其智慧已然超越了時空……

感悟著這些智慧,張執象再次平靜了下來。

那是發自內心的,對於同舟會,對於墨教的平靜,不但沒有了那種看到冰山一角對不可名狀未知的恐懼,甚至感覺墨教有那麼一絲可悲可憐……

這是戰略上的藐視。

張執象將午馬令還給了王源之,問道:“王叔,同舟會現在是由墨教控制?”

“不。”

王源之搖頭,說道:“墨教不對同舟會有什麼實際控制,它只是提供一個平臺,在同舟會內部有一些可供閱覽的資料,看到那些資料,每個成員都會對世界局勢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這是最重要的,做生意,能夠看清局勢,才能賺大錢。”

“所以。”

“擁有生肖令的十二家,都有著比別人更宏觀的視野和格局,自然也與其他商人不同。”

“而墨教,僅僅是每五年召開一次聚會。”

“讓我們十二家一起碰面,由墨教分享一些最新的資訊和技術,而我們自己,作為同舟會內部的成員,自己交流合作,就可以有很大的獲益。”

“然後,我們十二家,每家都要上交一份詳細的財務報表,然後以利潤的5%作為會費上繳。”

“至於南京為何不插手許王之爭,根源還在安平你這裡。”

張執象疑惑了:“我?”

王源之笑問道:“可還記得絳兒給你的那些信?”

張執象明白了,南京不插手許王之爭,是因為墨教打了招呼,在兩家的爭端上,墨教是偏袒於王家的。

因為王絳闕在青羊山義軍當中所做的那些事。

他提前將馬先生的知識帶到了這個世界當中,無疑正中了墨教的下懷,這種有綱領的起義,與先前任何一次起義都是不同的。

不論王絳闕現在的事業如何,墨教都想要看到一個結果。

在那之前,墨教肯定是支援王家的。

現在這個時間段,墨教對於同舟會還有足夠的影響力,等到未來真正開始新文明的篇章後,墨教就無法控制同舟會了……

昔日用來聚集力量的組織,將會變成墨教最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