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

張執象見老天師出來,歡快的打著招呼。

“感覺如何?”

“從未如此輕鬆自在過,彷彿……就像魚兒回到了大海一樣。”張執象伸手撥弄著空氣,帶起束束流風,他不曾使用真氣,而是風隨他手而動。

道家有胎息之說。

所謂胎息,有兩種含義,一種是迴歸到嬰兒狀態,在母親胎腹之中,那種純淨無垢,神思空靈下的一切自然之呼吸。

還有一種含義則是……入靜的第二層。

入靜有三層境界,分別是:心齋、坐忘、攖寧。

莊子說: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無我無物,方能靜定空明,能內視,能外觀,見天地之本相。

欲無先有。

張執象隨姚廣孝學習屠龍術,初見神龍,對天地萬物的執行,文明源流發展有了大致的認知之後,他眼裡的世界已經與其他人不同了。

知道的越多,心反而越是平靜。

這種靜不是枯靜,而是“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靜氣。

因而從慶壽寺後山出來的時候,張執象在入靜上已經是“心齋”的境界了,也正是這份靜,導致他走到依瓊的身後,擁有弱化心眼的依瓊當時都沒有發現他。

經由十年沉澱,十年修行。

在築基完成的那一刻,張執象於靜功上再進一步,到達了——坐忘。

何為坐忘?

莊子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忘了,才能得,非忘而忘,靜到妙處,思緒不起,忘卻一切,迴歸初生之時的純真無垢,便與天地相融合,以天地為母,一呼一吸,不由自己主動,而由天地供養,是謂……胎息。

閉關之時,將一切雜念他物拋之腦後。

純粹無比的向道之心,知而能行的靜氣,讓張執象到達了坐忘的境界,而且是坐忘最妙的狀態。

以天地為母,是為胎息。

因而他在完成築基,自身的先天一炁由後天狀態轉為先天之後,有著如魚得水的感覺,因為天地時時刻刻在滋潤供養著他。

“啊,對了。”

“師兄,真氣不是說要煉精化氣而來嗎?可我感覺……誒?等等,真氣自炁海而起,沿督脈上行,過靈臺而下,經任脈入炁海,進而迴圈。”

“我過三關了?怎麼沒有感覺呢……”

張執象撓著頭,忽然發現自己好像在築基成功的那一刻,直接就突破了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突破之輕鬆,他甚至沒有察覺到。

而且。

不是要先採藥嗎?要煉精化氣,積累足夠的真氣才能衝破三關,為何我一縷真氣就直接衝破了?

傳聞過三關極為兇險。

張至順道長就說過“寶劍扎住黃河口,扎住黃河水倒流”,可見煉精化氣到一定程度,會忽然暴走,真氣不受控制的去強行衝關的。

倘若控制不住,不能一口“寶劍”去“扎住黃河”,那結果將十分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