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先天一炁,金光赫赫(第1/2頁)
章節報錯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水火草木禽獸可為妖,但必須“氣、生、知、義”俱全。
是以禽獸開悟修行為妖,最為簡單,只需有義。
何為義?
朱熹說:“義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然而“有義”並不一定會行義,還有可能行不義,因為若是“無義”,是不可能行不義的,因此,妖也有好有壞。
但不論是什麼妖,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化形。
人最為天下貴,獨得大道,若不化為人形,是無法體悟大道、參生死之變的。
化形之後,有兩條路。
仙道和神道。
仙道如金丹大道一樣,採天地之精華,通陰陽之造化,邁步長生。
神道則簡單一些,它不需要自身有多高的修行天賦,如狐狸這般佔據寺廟,神通顯靈,受香火供奉,然後幫助信徒。
因而大暑之世來臨後,山野淫祀漸漸多了起來。
正是山中精怪欲借時代的便利修行。
若是僥倖得朝廷敕封為山神土地之類的正神,那便功德圓滿,死後也有去處。
它們這些精怪如果是有實體的,一般也不是單純的修神道,更多的是利用香火功德來輔助修煉,還是以仙道為主。
畢竟能活著,誰也不願死。
而遼東那邊的出馬仙,所謂的仙家都是生前有修為的精怪,其死後留下的靈體。
靈體沒有寄託就只能慢慢消散。
因而,它們需要依附弟子來行事,立堂看事、治病積累功德,期望有一天能夠功德圓滿,受天庭接納,成為正神。
但往往遙遙無期。
靈體也不光是隻能走神道,也能走仙道。
但靈體附在人身上,本就損耗陽氣,正規修仙的,根本不會接納這些“仙家”,願意接受的,都是旁門左道。
狩獵血食,強化己身,就是旁門左道。
此類未來發展潛力如何不提,但至少前期進益和戰力不可小覷,馬洪身上的那位“柳爺”已經化形,相當厲害。
而作為寄身的弟子,馬洪也會獲益。
狩獵血食,靈性的部分被蛇妖吸收,但那磅礴的氣血卻會滋養馬洪的軀體,因而馬洪的氣力要有別於普通武者,格外強勁一些,說不定還有刀槍不入的功夫。
狐狸顯然對馬洪極為忌憚。
但張執象卻沒有太多在意,他只是問道:“如果我對付馬洪,你能護那些遊客的周全?”
狐狸點頭。
言道:“其餘幾人只是武夫,唯有蠻力而已。我能施展幻化之術,讓他們找不到那些遊客。”
“好。”
既然找到幫手,張執象也就沒有什麼顧慮,不等天黑了,他當即起身,朝破廟走去,待他靠近門口,馬洪便敏銳察覺,目光如電的看向來人。
初一見,便霍然一驚。
那青衫佩劍的少年,灑脫自然,神韻超群,絕非等閒之輩。
馬洪甚至不敢輕啟事端,客氣的問了句:“閣下有事?”
不同於馬洪的眼力,彭瑕見張執象出現,頓時心涼了半截,本指望張執象去搬救兵,打這些強盜一個措手不及,卻沒有想到他竟是安頓好同伴就獨身來了。
雖然知曉你佩劍遊歷江湖,有幾分武藝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