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滿朝轟動,百官皆抗議,這算什麼?以後到底首輔是宰相,還是國師是宰相?這大明朝堂誰說了算?

然而,嘉靖根本不理會他們。

他親自將國師印交給張執象,然後拉著張執象離開了,連退朝都沒喊,只留下滿朝文官面面相覷,他們紛紛找閣老們問策,但六位閣老都閉口不言,一時間氣氛詭譎。

……

張執象被嘉靖拉到乾清宮,才有空閒好好與嘉靖說話。

看著這個面如冠玉的少年天子,他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雙眼睛,那眼裡有著下意識的警惕和洞徹,彷彿本能的想將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

他嘴唇有些薄涼,固然讓他更加俊美,但卻失了敦厚。

作為皇帝,他現在並沒有那久居聖位的深不可測,整個人的氣質凜冽如刀,於權術他比楊廷和都老謀深算,十五歲以藩王榮登大位,便孤身一人挑戰內閣與後宮,爭出一條生路。

可見他一路走來之艱險。

不過,他並沒有精神緊繃到敏感的程度,反而極為自信,他見張執象看著自己,便爽朗一笑,打趣道:“國師要不要給朕畫一幅像?”

“失禮了。”

張執象回過神來,發現自己有些失態。

嘉靖卻滿不在乎,他拉著張執象在一旁坐下,竟是親自給張執象添茶,說道:“登基那天,朕便想見國師了,是陽明先生攔著不讓,如今看來,陽明先生是打算自己先看過了,再送國師來見朕。”

“哈哈,你不必拘謹。”

“朕乃家中獨子,向來沒有兄弟,你既是朕登基之日誕生,便是天生與朕有緣,朕見你便心生歡喜,好像見了弟弟一樣。”

“國師待朕,當長兄即可。”

真正被一位帝王如此禮賢下士的厚待,內心的情感還是很複雜的,張執象也覺得這位天子親厚,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好似如嘉靖所說那般,像是見了兄弟。

仔細一想,張執象明白是什麼感覺了。

那是一種見到同類的感覺,是兩個渴望戰友的人碰到了一起……

“陛下。”

“我有三本書,要交給陛下。”

張執象解開揹著的小書包,從裡面拿出的三本書,《太乙金華宗旨》、《炁體源流》、《應天府各階級現狀分析報告》。

三本書攤開,嘉靖掃了一眼,便拿起了那本分析報告。

這本書在應天的時候,張執象只寫了個開頭,後來在從六安到京師的這二十天中陸續寫完的,王絳闕給了很多參考資料。

或者說,即便是朝廷,在許多方面資料都不如王家齊全。

嘉靖很聰明,他記憶力很好,一本書看過三五遍,便能記住大致內容,但在閱讀這份分析報告的時候,他看得很慢。

一直到天黑,宮女來點燈的時候,他才將這本不到百頁的報告看完。

他看向張執象問道:“國師要教的,是國祚長生之法?”

張執象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一會,才問道:“我問世人,長生可否;我問國祚,長生可否;我問文明,長生可否。”

“陛下要學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