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舐犢情深,青史誰著(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廷和平靜道:“不然呢?事情發生了,總要去面對它。”
王陽明聳了聳肩,說道:“面對困難,你得看京師那邊,找我又有何用?陛下亦不信我,我可沒有辦法替你做什麼周旋。”
“張執象是你的弟子。”
“嗯,算是吧。”
“你教了他什麼?”
“送了一本《大明律》給他,告訴他,一切規則,就是沒有規則。”
“這還真是你的風格啊。”
“過獎。”
兩人鬥了幾句,楊廷和深吸了一口氣,說道:“你得告訴張執象,他不能讓嘉靖真的按照《大明律》來作為登聞鼓的準則。”
“秦二世而亡,亡在法家。”
“此舉於法家無異。”
水至清而無魚,當律法成為鐵則,實時應驗的時候,民眾也會感覺到恐懼,他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觸犯法律。
王陽明輕呵了一聲,說道:“你還是不願意承認嗎?陛下的政治智慧,比你強。”
“……”
楊廷和沉默,像是一下子老了許多,他說道:“在張執象抵達京師之前,我還能做一些事情,例如你這次入廣平亂。”
王陽明:“嗯?”
楊廷和:“給你一應便利,讓你沒有任何掣肘,在臨終之前,給嘉靖練一支鐵軍,為這大明朝最後再做點事。”
王陽明沉默了會,問道:“你要什麼?”
楊廷和唱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讓楊慎回來吧。”
“我願按陛下之意上表。”
楊廷和有四個兒子,唯獨老大、老二成了才,老三、老四不過平庸之輩。嘉靖三年,為了大禮議,楊慎糾集百官於左順門死諫。
結果134名官員被拿入詔獄。
楊慎七月十七日受廷杖,昏死,十日後,再廷杖,休克假死,被救活,然後流放滇南。
楊廷和知道,如果沒有意外,他的大兒子恐怕一輩子也回不來了。
楊惇的死讓他徹底垮了精神,這一次的慘敗,待他死後,如果沒有楊慎支撐,楊家就要徹底敗落了。
他這一生,欠兒子太多了。
兒子是如此的優秀,是如此的有才華,讓一個父親發自內心的驕傲。
僅此一首《臨江仙》,吾兒楊慎之名,於後世勝其父遠矣!
為了兒子。
楊廷和不惜做叛徒了,他這是拿千秋萬世的名聲在做交易。
張執象曾說,青史對他的評價是:“為官清正,雖位及人臣,而居處同於寒素,關心民生疾苦,深受百姓愛戴。一生博學鴻毅,光明正大。積極倡導新政,為大明中興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
他若是敢上書附和嘉靖,背叛士大夫階層。
那麼,青史對於他的評價,恐怕與秦檜等奸臣無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