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天子牽馬,神器鎮國(第2/2頁)
章節報錯
見煌煌神威,皆跪拜而禮,以尊正統,至此,神器大成,尊敕令而監督天下,威震四海。
……
……
在嘉靖皇帝祭天敕封的時候,南京,奉天殿,議事院的會議再一次召開。
並沒有如京師朝堂上那樣的指責攻訐,那種無意義的口水仗在這裡是不存在的,他們的會議只為了高效的處理事情。
意見若是不同,投票就行。
這大概是楊廷和最後一次坐在議長的位置上了,他沒有說話,下面的議員也沒人指責他,只是有人說道:“哼,姓朱的果然一個德行。”
“大明律裡面造反,百姓只追究本人,官吏卻要夷三族。”
“嘉靖這次敕封登聞鼓,百姓如何只字未提,反而是有司不查清冤案,就要受到登聞鼓懲罰,以民怨擂鼓,天雷罰惡,這是明擺著奔著我們來的啊。”
楊廷和沒有說話。
這是奔著他們來嗎?是的,但嘉靖的手段又極為巧妙。
怨氣鳴鼓,天雷罰惡,重點在於“怨氣”上,他們在座的這些人,哪裡會受民怨呢?這滿座,都是“愛民如子的清官”啊。
到了他們這個位置,哪裡還會親自去髒了手?
而且。
話語權本來就在他們手上,誰奸誰忠,不是他們說了算?登聞鼓的火,很難才能燒到他們身上,嘉靖敕封之後,登聞鼓的主要打擊物件,只是那些一線的地方官,至多蔓延到刑部、大理寺。
對於他們而言,以後無非是做事情要更“體面”。
並沒有受到直接衝擊,所以沒有到魚死網破的境地,他們暫時也沒有必要去再次謀劃“土木堡”和“寧王叛亂”這種大動作。
王陽明說的沒錯,嘉靖……太聰明瞭。
因為嘉靖果斷的敕封內容,讓南京這邊鬆了口氣,所以這次會議的氛圍還算輕鬆,無非是抱怨幾句以後做事情要“講規矩”,十分束手束腳罷了。
塵埃落定,嘉靖得到登聞鼓,實力再次增強,但也沒有全面開展,此後要如何應對,那也只能以後再說。
重點在於。
無論是這次戰敗的責任,還有嘉靖的反擊,楊廷和都不適合做議長了,於是王倬出面,開口說道:“我認為這次失敗應該由議長負責,楊廷和不再適合擔任議長。”
“現在發起投票,請各位寫下支援還是反對。”
“請。”
七十二名議員,有的搖頭惋惜,有的嗤笑,有的想著什麼,但最終投票的時候,所有人都寫了“支援”,支援王倬的提議。
王倬唱完票後,向楊廷和說道:“楊閣老,全體議員支援罷免你的議長職位,請交出權杖。”
楊廷和起身。
他摩挲著烏木權杖的龍頭,輕輕笑了下,將腰背挺直,權杖橫持,交了出去,在鬆手之前,他問了最後一個問題:“那麼,下一任議長是誰,你?”
王倬握著權杖,搖頭道:“是費公。”
“費宏啊,不過,嘉靖應該不會讓他繼續當首輔了,也罷,費宏一直反對我,說我做事情太過跋扈,接下來就看他怎麼接這個攤子吧。”
楊廷和鬆開了手,交出了一生的權柄。
(PS:江西鉛山費氏,號稱“西江甲族,科舉世家”,費宏二十歲中狀元,正德三年由楊廷和推薦入閣。費宏反對寧王叛亂,不收寧王賄賂,但他弟弟卻娶了寧王胞妹。這套路是不是很熟悉?世家的多頭下注罷了。嘉靖三年,楊廷和離任後,連續兩任首輔都不到三個月就致仕,直到由費宏擔任內閣首輔才穩定下來,中間楊一清當了兩個月首輔就被趕下去了,繼續由費宏擔任。)
(PS:歷史上,嘉靖六年,費宏下臺,嘉靖七年,楊廷和被貶為庶民後,嘉靖才終於可以決定內閣首輔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