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得道多助,齋醮北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大的巨人扛著鼓邁步前行,道路兩旁不知道什麼時候聚滿了樂師,嗩吶和鑼鼓之聲延綿不絕,鞭炮和焚香禱告之聲蔓延數十里,上百隻舞獅似要用盡全身力氣,竭力舞動。
這並非是早就準備好的,而是民間自發的。
金龍的出現讓整個南京城內的百姓都認定神靈降世,太祖顯靈。
所以,必須要有盛大的供奉儀式才能表達自己對神靈的尊敬,表達對太祖的祭奠,最開始無數百姓跪成了一片,祈求張執象來引領這場齋醮。
張執象聽從他們請求,換上了紫金法衣,玉印金冠。
於是他引領在隊伍最前方,手中拿著四叔給他的桃木劍,唸誦淨天地神咒,一句一停,以劍點之,復而再行。
金龍之靈再現,環繞於張執象上空,隨齋醮隊伍前行。
那金龍徘徊的吼聲,讓一部分人只要聽聞便感到心悸絞痛,因此,有些人比那些虔誠的百姓更加誇張,他們跪在地上,不停的磕頭……
有刑部尚書張子麟的死,再也沒人心存僥倖。
民間有流言,說淮王自殺,登聞鼓沾了皇室的血,太祖顯靈要殺盡天下奸臣,但凡瞭解洪武舊事的,都人人自危。
而更多的百姓們,則痛哭流涕,呼喊著太祖之名。
不是日子過不下去,而是自永樂以後,一年不如一年,人們心裡苦啊……
金龍在咆哮。
然而真正的惡人是不怕的,承天門的城樓上,楊廷和拿著望遠鏡看著齋醮隊伍的移動,甚至能夠看到金龍在向自己怒吼,但他平靜無比,沒有半點慌張。
區區器靈,有何懼哉?
他連真龍都殺過,還怕一道虛影嗎?
“淮王一死,民意直接翻轉,這案子的手尾恐怕不好處理。”拿著望遠鏡的不光是楊廷和,梁儲和彭澤也在觀望。
彭澤想到的是,案件有些麻煩了。
梁儲卻哼了聲,說道:“有何麻煩,張執象妖道禍國,蠱惑淮王自殺,以鬼神術法咒殺朝廷大員,妄圖借太祖之名蠱惑皇帝,一切皆張執象之罪。”
彭澤雖然認可這個說法,但卻還有問題:“那,此事與大禮議無關了?”
梁儲沒答,而是楊廷和緩緩開口:“如何無關?”
“張執象乃嘉靖登基之日出生的妖孽,天降妖星,乃是帝王德行有虧,不配至尊之位,才有上天顯像。”
“我等當誅妖道,清君側,矯君王之德行!”
楊廷和給出了一個極佳的說法,但是彭澤依舊覺得不穩妥:“真的可以嗎?嘉靖小兒手段凌厲,京師那邊的文官多為他所用,若無鐵證,最後恐成口舌之辯。”
嘉靖最麻煩的地方不是他手中有多少兵。
而是這個人明明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對於權謀之術卻登峰造極,他繼位之初任由彭澤瘋狂裁撤廠衛,不但沒有著急,反而大為支援,從而獲得了文官的好感,認為這是一個賢明的君王。
結果嘉靖表示,我是信文官的,但是我不喜歡江南那撥人。
這還不簡單?
鬥啊!
大明朝開國一百多年,一半的首輔都是江西、江蘇、浙江的,他們早就看不慣了,把江南人趕走,以後就是我們眾正盈朝。
於是。
要推翻嘉靖,最大的阻力變成了士大夫階層內部。
大家同樣掌握話語權,那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案子沒有辦成鐵案,實在不好發難。
“這有何難?”
“到時候,我們送一個‘登聞鼓’去京師,大家自然就同意了。”
楊廷和再次輕描淡寫的翻雲覆雨,是的,只要他們殲滅了張執象,這登聞鼓到底是毀了還是繳獲了,北邊又如何知道呢?
他們就算明擺著送個假登聞鼓去京師,京師的那群文臣也知道該如何站隊了,畢竟連張子麟都死了,如何敢賭?
真支援嘉靖敕封了登聞鼓,誰屁股還是乾淨的不成?
眾人再次對楊廷和的手段肅然起敬,只覺得議長不愧是議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