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根基不在江南,彭澤在議事院並不強勢,有意結交他人,多結一份善緣,便為後代多留下一份人脈。

畢竟,大明朝堂,還是南黨的天下……

梁儲可沒什麼顧慮,也不怕得罪人,冷哼一聲,說道:“戶部庫房裡還剩下一百五十萬兩銀子,能否支撐到六月夏稅到賬都難說,還賑災兌換紙鈔呢,從最開始就沒有這個選項。”

“不論工會有用無用,沒錢賑災,就只能將危險扼殺在萌芽狀態。”

“殺掉張執象是最好的辦法!”

老傢伙脾氣衝,但似乎說的也有道理,朝廷沒錢賠,除非大家一起拿出銀子來,否則根本就沒有賑災這個選項。

“這……議長如何看?”

有議員將球踢給了楊廷和,畢竟您老主事,還得您來拿主意不是?

楊廷和手中轉著核桃,興致有些缺乏的說道:“靜坐請願,工會起勢,我們為難的地方不過是戶部沒銀子而已,有什麼好急的。”

“南京朝廷這邊,也很想賑災,很想兌換紙鈔啊。”

“可誰能變出銀子呢?”

“不如等他們再鬧一鬧,牽個由頭,讓富商們捐錢賑災吧。”

楊廷和此話一出,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來,是啊,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僵持幾天後,朝廷這邊誠懇妥協,說出實情,先出一筆銀子,再讓百姓和富商們捐錢。

哪裡需要真個賠1300萬兩?

有限的兌換一批紙鈔,做出一種正在賑災的假象就可以了,捐款的大頭,不還是他們的嗎?

至於富商們不捐?

那朝廷可是非常支援工會維權的……

當即有議員又說道:“光捐款可不夠,我們既然要賑災,兌付紙鈔,那麼就可以先以低價從市場上收購紙鈔,等到戶部那邊兌付的時候,再將紙鈔拋售出去,如此一來,便可多賺一千萬兩。”

王倬倒不是那麼關心銀子。

他想了下,說道:“大通錢莊的案子可是崔文揭開的,巡城御史陳濤和西城兵馬司指揮侯傑兩人的死可交不了差,你們誰拿了這筆銀子,我懶得管。”

“但。”

“崔文手裡有證據,徐鵬舉幫著他們在應天府衙門查案,案子鬧得越大,皇帝就越有藉口動手,到時候真被廠衛的番子提走,可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

王倬的話一下子就冷了場。

有人喊著“如何是好”,許多人望著楊廷和,希望他再來拿個主意。

楊廷和幽幽說道:“吃獨食的時候可沒想著讓我來拿主意,現下全指著我,我又有什麼辦法?不過是把銀子分勻了再齊心辦事。”

“吃進去的,賬本拿出來,該怎麼分,怎麼補償,列個章程。”

“至於廠衛來提人,倒也無需擔憂。”

“他們進得來應天府,也出不去,是這個道理吧,王侍郎?”

王倬不置可否。

如此,麻煩似乎解決了,可又有人問道:“張執象隨口便馭使登聞鼓懲殺了守門校尉,若是讓他起勢,是否對我等有威脅?”

(PS:歷史上王倬是1447~1521,有個孫子叫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