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什麼時候去見楊廷和?”

“還要等等,工會要先搭建起來成了氣候才行,回收紙鈔其實是在幫他們解決大通錢莊的案子。可我們不是去幫楊廷和他們的,要掀起足夠的‘沙塵’,才能遮掩真實目的啊。”

要辦的事情很多,如果處理不好就會焦頭爛額,可如果能處理好,反而更好破局。

目前焦點在淮王身上。

可只要登聞鼓能夠被嘉靖敕封,太祖降罪的說法就不攻自破,淮王其實就是一步廢棋了,還會起到幫嘉靖收攏宗室力量的效果。

所以站在張執象的角度,在撥雲見日後,就只剩下三個目標。

一,解決紙鈔的兌付問題;二,幫依瓊解救族人;三,偷走登聞鼓後應對追殺。

他要進京,去向嘉靖弘揚道法,展現“回光”的力量,因為他對嘉靖的影響,本身就招來了汪家的刺殺,偷走登聞鼓後,汪家一家的刺殺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但,在南京城內的時候,汪家的刺殺是有利於改變局勢的。

朝廷會允許工會存在,豪商們可不願意,參與工會當中那是迫不得已的做法,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

南京城內不能出現刺殺的潛規則並不是鐵律。

張執象這些天在城內沒有遭遇刺殺,依賴的可不是這個潛規則,而是王家的力量在暗中保護,小規模的刺殺並不能起到效果,那些人不願意在城內火拼罷了。

可隨著工會的聲勢逐漸壯大,那些人就不會顧慮了。

“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張執象低聲呢喃著,局勢必須亂起來,只有亂起來,才能夠火中取栗帶走登聞鼓,才能夠將更多的力量牽扯在南京城內,讓他們無法全力追殺。

“奇奇怪怪的感覺。”

王絳闕努了努嘴,她自然知道張執象的打算,可那句話總感覺怪怪的。

“入會有米拿,工會成員的數量壯大不是問題,可你想好怎麼應對五城兵馬司了嗎?要不了兩天,他們就會帶兵來驅散不法集會了。”

“正怕他不來呢。”

“?”

“有個詞你可能沒聽過,叫‘非暴力不合作’,我打算帶受騙的百姓前往承天門外靜坐,請求朝廷兌付紙鈔。”

“……”

張執象知道這事聽起來可能很無語,但它的確是很能造“聲勢”的一種方法,聖雄甘地表示這辦法屢試不爽。

誠然,它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但似乎也沒有什麼危險,那些手中拿著紙鈔,身家被騙的百姓們可能造反是不敢的,但靜坐這種事情,他們絕對樂意。

屆時王家再在西長安街上擺幾個粥鋪應援,那就齊活了。

熱鬧起來就好……

……

回到桂園,王絳闕將張執象的打算給父親說了遍,王源之思忖了良久,說道:“我忽然覺得張執象與一個人很相似。”

“誰?”

“王莽。”

這般凝聚“民意”成為聖人的手段,的確很王莽就是了,但區別在於,張執象不信這個,王莽是真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