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黃冊天問,是非曲直(第1/2頁)
章節報錯
“切諾基人的伊達部落,這是大防風的家人?”
王絳闕沒特意看過大防風的檔案,所以不太確定,她只知道大防風出身於伊達部落,本名叫做伊布,而這位少女叫做依瓊,還是族長的女兒。
“大防風是伊達的養子,由於嬰兒太大,大防風是伊達親手剖開他母親的肚子取出的嬰兒,他父親生前是切諾基族的第一勇士。”
“他們這一脈似乎都特別高大,但收集到的資料,關於其父輩的描述,都是八尺左右。”
“唯獨大防風一丈三尺。”
“本來伴隨著大防風成年,伊達部落有望統一切諾基諸部的,許家也敏銳的感知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們假扮商人,取得伊達部落信任後在酒中下毒,接著趁夜偷襲,一戰搗毀了伊達部落,殺敵兩千餘人,俘獲奴隸五千餘人。”
“當年鄭和船隊贈與切諾基人的北斗旗也成為了許家的收藏之一。”
“我們可能覺得那只是收藏品。”
“但北斗旗在切諾基人心中意義非凡,是百萬切諾基人心中的‘王旗’,能夠號令諸部的,伊達雖然死了,但是大防風是不可取代的,影響也是難以磨滅的。”
“這些年因為許家和西巴尼亞人在北商洲東海岸的開發。”
“切諾基人飽受侵略,已經有了統一抱團的強烈呼聲,許多切諾基人的部落都在呼喚大防風,希望上天賜予他們的戰神能夠拯救族群。”
“因此。”
“只要大防風拿回北斗旗,就能成為號令諸部的切諾基之王,當切諾基人統一之後,許家與西巴尼亞人在北商洲東海岸的經營就會毀於一旦。”
“所以。”
“許家是迫切想要殺掉大防風的。”
一般人只看到了大防風的勇武,就連大防風自己都不知道遙遠的北商洲發生的變化,但王源之卻清清楚楚。
貿易的本質是什麼?是資訊差。
王家對資訊的收集無比注重,甚至專門成立了一個組織——天問。
屈原的《天問》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聖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發展。
王家對天問的要求,便是收羅的資訊足以解答這一切問題。
為此,王家在千島湖的大塘塢專門模仿應天府玄武湖的模式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宮殿,用來存放和整理歸納資訊。
自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改戶帖制度為黃冊制度後,每十年就進行一次大造黃冊。
黃冊以戶為單位,詳細登載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並按從事職業,劃定戶籍,主要分為民、軍、匠三大類。
可以說,黃冊記錄之仔細,足以準確把握大明天下民生民情。
其記載之資料詳盡,可以說是浩如煙海,因為黃冊的數量極多,又為了將資料儲存完善,朱元璋專門在玄武湖修建了宮殿,用來存放黃冊,並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系統用來維護保管這些黃冊。
從洪武十四年開始,一直到大明滅亡。
黃冊制度都在平穩運轉,只是,黃冊的匯總一直都在玄武湖,遠在北邊順天府的皇帝,根本看不到,他能看到的,都是文官們遞上去的。
只有按照黃冊,才能準確計算出大明的人口和民生情況。也只有按照黃冊,朝廷才能把稅收到每一個人頭上,不然,隱瞞了那麼多人口,是為了給老百姓避稅避徭役不成?
然而。
儲存了兩百多年的黃冊,在大明滅亡後,被一把火燒燬了……大清修明史整整修了94年,歷經大清三代帝王!!
明史修完以後,繼續修《四庫全書》。
等這些都修完以後,我們終於不知道大明具體有多少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