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了,我不下力氣,只當收三分銀子。”

“我們畢竟有四個人。”

“都是些娃娃……好吧,算上飯錢,我收五分銀子。這已經夕照了,今日本無活計,是小少爺照顧讓我白得一日工錢,萬不可再多,小少爺若是覺得不妥,便去找其他人吧。”

“那就五分銀子吧。”

張執象幽幽一嘆,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他站起身來,才想起還沒問過王絳闕,也不知道她……

“去吧。”

她沒有流露出半分不滿,直接轉身上車,張執象便請陳五與車伕同坐,順便給車伕指路,驅車行了十多里,才在靠近外廓南城門的一處貧民區停下。

應天府繁華,賬面人口有六萬多戶,大約三四十萬人。

但考慮到北宋汴梁城只有52平方公里,人口卻有百二十萬,大明南京城有220平方公里,繁華程度不輸汴梁,人口至少有一百六七十萬才對。

內城房屋鱗次櫛比,寸土寸金。

外城就相對寬鬆一些,但也不是隨便搭建的窩棚,畢竟哪裡的土地沒有主人呢?主人家搭建簡陋耐用的屋子,然後坐地收租即可。

貧民區雖然地段差,房屋破舊,但租金依舊不菲。

陳五家這個不足三十平方,兩間房屋帶小院的住所,每個月都要三錢銀子的租金,可以說陳五的收入大頭都消耗在這房租上。

至於說是在應天府內買房置地產。

那是永遠也不可能的,《玉堂叢語》記載,南京國子監祭酒謝鐸手底下有三十多人,結果都是無房戶,謝鐸因為付不起手下的房租,就把官府給他配的勤務員、馬伕、伙伕、門衛等等全部辭退了。

由此可見應天府房產到底有多貴。

路上問著關於房產房租的事情,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陳五家中,陳五的老母親見來了幾個公子小姐有些緊張,聽兒子說明來意後,方才笑著說了幾句感謝的話。

轉回廚房的時候,卻是在努力清洗碗筷,燒開水燙了好幾回。

又將家中捨不得吃的青菜拿出來,舀米的時候又多舀了一瓢,平日裡晚間都是不吃或者吃點稀粥,哪裡會吃幹食……

“大娘,我跟陳叔說了,你們平時吃什麼,我們就吃什麼。”

“您拿待客的禮儀出來,可我們學不到東西,卻也是害了我們,不知民間疾苦,不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是不對的。”

張執象似乎早有預料,特意來了廚房。

大娘愣了下,隨後直誇張執象是個好孩子,將來一定金榜題名做大官,做青天大老爺,隨後才壯著膽子問了句,真按平日裡做?

張執象堅決肯定後,她才開始。

於是,張執象看到老人家只舀了大約一兩米,又撒了一把玉米粒,從一旁的布袋裡拿了些在城外摘的野菜野草。

日暮而炊煙起。

當老人家將碗遞給張執象的時候,看著碗裡的粥,他沉默了。

(PS:《金瓶梅》裡潘金蓮慫恿武大郎典房,長租十年以上的那種,到期後房子還給主人,銀錢還給租客,在清河縣一個上下兩層四間的房子,潘金蓮賣掉首飾後添上十多兩銀子才夠,押金大概二兩一年。至於秦淮河畔的房子,一間房,注意,是一間,價格在弘治年間已經到600兩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