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此身至此已見天下,烽火臺有火光沖霄!(第2/5頁)
章節報錯
“直接引去秦政那裡?”
季秋話語有些詫異。
“是不是有點太急了。”
雖說請稷下諸子入趙而來,為秦政之後的天命大業鋪路,從而叫整個九州掃去陳腐,是他們希冀之事。
但凡事,都不可能一朝一夕成之。
“況且.”
“貌似只有儒脈的荀先生,還有法家的韓先生及門下諸士到了,餘下的百家學者,還有尚未到來的呢。”
“為何不將他們先行安頓下來?”
敲了敲石桌,季秋有些沉吟。
對此,鬼谷子眉眼一眯:
“直接引去見趙王,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陰陽家,測算天命,知吉凶,曉陰陽;縱橫家,擅奇詭,合縱連橫,設謀劃策,以成所望。”
“我二脈所學,雖於超凡有所建樹,但其實為秦政治理國家之事,還需儒墨法等當世名流,才能做到。”
“儒家的荀況,素有狂氣,自成一家之言,聲名遠播。”
“法家的韓非,乃是韓氏血裔,天潢貴胄,卻只信尺度與規矩,更是不世出的治國之奇才。”
“他二人領門生近百,先取秦政之信任,後來的稷下學士,才能暢通無阻,不是麼?”
“季先生雖是趙王的師長,但眼下這位天命之子,已經踏上了屬於他自己的征途,他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
“所以想來,他是會比我們,更想要見到這些來自稷下的大才的。”
這一席話,有理有據。
即使季秋聽後,亦是不由點頭。
鬼谷子講的不差。
作為師長,季秋得秦政之敬重,但其如今登王之位,正是躊躇滿志,大展宏圖之時。
二人所想,未必一致,因此倒不如由其一手決斷。
真正能夠名留青史的人物,不可能如提線木偶般,對著別人言聽計從。
那樣,也註定出不了什麼大的成就。
“先生言之有理。”
“那就且叫我等看看,這幾位大賢,到底能不能叫我那弟子,倚為國之柱石罷。”
韓非與荀況,帶著門下弟子,一路揹著行囊,跟隨在自稱為陰陽家門下的學士身後,往趙王宮而去。
令他們二人沒有預料到的是。
到來這趙氏王城的第一件事,竟然不是面見季秋,並與這位不過一別數載,便不聲不響封了亞聖之名的先生論道。
而是
直接去見那位,地上最為年輕,且頗有傳奇色彩的趙王——秦政!
走在那越發寬敞,越發冷清的古道上,韓非心中倒是對此充滿了興趣,並沒有緊張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