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靈氣稀薄,資源供給等等不比宗門,而奇聞軼事裡記載的潑天機緣,又哪裡是說覓就能覓得的。

所以真要說修行環境,自然還是這紫霄玉京天,為上乘中的上乘,一般情況,是沒有堂堂首座真君,願意去做這監察行走之職的。

而二人之所以這般。

其實說到底,就是因心中愧疚悲慼之心交雜,若繼續打坐修行,恐也難有進境,一個不好,甚至有走火入魔,危及道途之難,這絕非是說說而已。

在這種狀態下,出宗雲遊,監察聖地統轄的諸宗旁門,倒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所以祖師預設,他們也就聽之任之了。

而隨著這兩位真君的離去,以及祖師重歸,借宗門經閣與資源閉關後。

有些曾經默許的規則與事情,就不能再和以往一樣了。

昔年,李含舟祖師尚在,對於三十三峰各脈傳承,還有師徒與同脈嫡傳的教授理念,並沒有過多管束。

因為諸位真君都與其同輩,稱上一聲祖師,只是因元神身份,還有當年名列掌教之職,所帶去的敬意而已。

要說畏懼,李含舟平素溫和,使人如沐春風,頗有大派掌教之風,哪怕成就元神,諸多真君也未必會對此畏懼多少。

這些規矩都是自他們當年奮鬥時便定下了,所以並沒有人感到有所不妥。

只不過.

隨著沈浮屠之事被揭開,再加上祖師閉關前明裡暗裡表露出來的意思,他們也都明白曉得。

這是對於紫霄當下的現狀,有所不滿了。

如今李含舟祖師生死不知,月餘前那神秘人的一番話,叫諸多真君心有顧忌,而玄霄真君與張道罡加起來,其實也無法做到真正鎮壓乾坤。

能夠算得上是真正主心骨的,也唯只有如今的季秋一人。

所以,這才有了今日的天宮議事。

其目的,只有一個。

那就是.稍稍改一改制度。

“各家各脈各掃門前雪,看來是不行了。”

“即使為了尊敬當年的同門道友,並未取締三十三重峰傳承,這天宮蒲團,也是一直留著,就是為了不叫當年同氣連枝之貌不復存在,但是”

“百千年下來,隨著敝帚自珍之象愈發嚴重,有著真君坐鎮的一脈傳承越發昌隆。”

“而反之,比如張守一道友曾經的邵陽峰,不說愈發衰弱,又無明師教誨之狀,只言道峰底蘊耗盡後,諸多弟子,竟只能靠著宗門真傳派發的供奉,來維持日常修行所需,實在太過貧寒,不應為聖地之貌才是。”

“再反觀諸多主峰,雖修行的都是一樣的法,但修行資源,明師真言,捷徑妙語,無一不比上述要強,試問諸峰,長此以往下去,那些個沒落的傳承道脈,哪裡能誕生出真正的天驕英才?”

“上下之差,委實有些太大了點。”

“以前本君就有心提過,只是諸位都是同道,一併含糊其辭,上行下效,本君也沒法請示李含舟祖師。”

“可眼下”

“有祖師出面。”

“你們自個兒來講,該怎麼辦?”

“羅浮與離水二位道友在去之後,已將後事全權委託於我,此刻本君的意見,就是二位道友對於羅浮峰與離水峰的意見。”

“就是諸位的意思,本君還尚且不知。”

“於是,故有此問。”

他的話語落下,諸多真君面面相覷。

而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