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論道古鐘響,爭鳴震四方!(第2/5頁)
章節報錯
“果真相像!”
孟軻喃喃一句。
天地之下,萬物之始,有‘氣’而生,此乃陰陽開闢,萬物復興的根基。
開闢道家學說的那位,就是這般說的。
只是能聽懂他之所言,並踏上那所謂‘煉氣’之途的修士
莫說是這稷下,縱使是數遍天下,門徒也不過只有數十人而已!
絕大多數的凡民,連感應到那股氣都做不到,哪怕是這稷下的諸子,也有很多人捕捉不到那所謂的‘氣’。
因此,道家的學說,一直以來地位都有些特殊。
特殊的地方就在於,這門流派的人數,甚至比之百家末流,都有所不如。
但開闢這門流派的掌舵者,卻又是百家之中,最為頂尖的強者。
這自相矛盾的前提,讓道家的名聲不顯,煉氣的修士,則相較於其他流派的學士,要更加稀少不已。
沒想到眼前這少年,竟也是一位煉氣士!
每一位懷揣著‘知識’的先驅者,都應受人尊敬。
想起稷下學宮建立的初衷,即使孟軻貴為學宮祭酒,即將學說大成,半隻腳邁入亞聖的地步,也是不由肅然起敬:
“若是如此,那季先生當能在爭鳴堂一鳴驚人,叫諸子與百家學士,刮目相看了。”
二人一路前行,孟軻對於這少年的瞭解,也隨著不停交流,開始慢慢加深。
這確實是一個極具涵養,不似少年,有著真才實學傍身的人。
孟軻心中再一次確定。
穿過那漫長的青石大道,季秋與孟軻一路並肩。
而少年的目光,也是時不時的,向那林間傳來的爭辯之音望去。
在他的視線內,只見那桑榆樹遮掩的林地之間,有著一張張石桌石凳佈置整齊,錯落有致,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天然的討論圈子。
在其中,不僅有誦讀百家經文的朗朗書聲,更有激烈爭論的辯道之聲,屢屢不絕。
“當真是學風淳厚。”
季秋讚了一句。
也只有保持著這種求索的精神,這座名為稷下的學宮,才能誕生出最初的超凡。
不然,力量又豈能是這般容易獲取的。
正想著,不知不覺間,季秋已與孟軻走過了很長一段距離。
他們在不少散士與學子的矚目下。
走到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庭院之前。
這是一座寬闊的露天廣場,其中長長的石板坐席分列兩側,自低到高,依次朝上,看上去足足可以容納上千餘人。
而在庭院之外,一道古老的石碑屹立於季秋與孟軻的面前。
那上面記載著兩句話:
‘百家爭鳴,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