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春秋,又三年。

如果說,三年之前的天下,大炎雖有癬疥之疾,但亦沒有動搖國本之狀發生。

那麼現在,時局變了。

而今天下大疫,冀、青之州, 尤其慘重,生民艱辛。

若非季秋麾下太平教眾遊走天下,治病救疫,恐怕又不知得有多少黎民百姓於病痛折磨之中死去。

可就算如此,也只是救得了疾,卻救不了窮。

病痛頑疾纏身,靈符尚可祛疾,但時年天降大旱, 百姓收成頗為艱難, 又該如何去解?

無解。

冀州,清平郡。

以清平為郡名,往日裡此地不談其他,起碼百姓生活自給自足,應該是沒多大問題的。

但自三年前天災不斷,禍事頻生開始,哪怕是較為繁華的清平郡,其治下平民的日子, 也開始變得不好過了起來。

天下大旱, 用以耕種的土地盡皆顆粒無收。

對於最底層也是人數最廣的貧民百姓而言, 如此景象, 無疑是一場莫大的災難。

而且這場災難, 還持續了很久很久。

太平道門人,季秋的弟子蘇儀和白鹿,這兩名最早跟隨於他修行煉氣法的弟子,時至如今都有所成。

他們奉季秋之命, 帶著籌集而來的糧食,在這清平郡一帶的各個太平教道場處,領著門徒們賑災濟民。

太平道門下的弟子,用白水混著些許稻米,將這些簡單的材料烹煮成稀粥,隨後於郡縣各處搭設鋪子,傳給災民。

並不是他們不想大方。

可就連維持這點能夠接濟民生的稻米,都是他們大賢良師努力求來的東西。

哪怕道基高人可以呼風喚雨,召來雲霧降雨,但解一時之地便已是極限,連一縣城都顧及不來,又何況數州之地!

能從那些官吏和世家手中扣出糧食,都算是他老人家有著大本事存身了。

在這隻有淡淡米香味道的鋪子前,一條蔓延到看不到邊際的隊伍排成長龍,一眼望去足足上千人不止。

這些排隊的大都是平民,一個個衣衫襤褸,眼神麻木中帶著渴望。

在他們的眼中。

或許一碗飄蕩著些許米香味兒的稀粥,就是他們能夠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兩名面貌年輕,頭戴黃巾的道人同行, 在這偌大郡城鄉縣來回遊走, 負責處理和協調諸多門人。

他們到了這清平郡治下一小縣,看到了與其他各地沒有多大差別的情景時, 其中一較為年輕的道人終於忍不住了,於是面露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