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音樂家協會主席團,有鄭獲推薦的人情,楚枳也是還人情,無論朋友還是前輩,都不要一直想著佔便宜。

看九十分鐘的金聖嘆評水滸他也睡下,楚枳保持每晚看書習慣,為成為諾貝爾文學獎詩人默默打好基礎。

看書學習知識是開心的,狗屁!反正楚枳認為刷短影片更開心,但一想到是為了今後裝逼,看,必須看!

翌日,唱作人節目的熱度稍微淡了點,但經紀團隊的宣傳計劃才正式開始啟動。

左氧飛星在每天接近晌午,十一點左右更新的左榜對楚枳進行個簡單的評價——

[楚枳在我印象裡中高音和高音不錯,特別是歌劇與你不是真正的快樂(音樂節版本)都展現出不俗的高音。

讓人驚喜的他低音著實也可,低沉的嗓音把我拉回老電影時代,超契合馬林巴琴的低音,高音有恍如詠歎調的女聲,附加高聲部二十多架小提琴的合奏,從不粉明星的我都差點被圈粉。

迴歸後楚枳的創作力旺盛,並且創作才華也是肉眼可見,新中國風和獨特的旋律說唱,楚枳走到了同齡人的前面。

菊花臺出現,新古風和中國風的歌曲萌芽,夜的第七章應當會出現許多黑暗哥特風格的作品,有個自私的想法,希望楚枳可以在前面多多為樂壇開拓新道路。]

相比左氧飛星的含蓄,忠實楚吹的張銘一直截了當太多,在“一銘榜時事音樂短評”裡寫:

[楚枳的創造力,以及他的現場能力,都要贏九零年代明星太多,我都誇厭了。

但沒想到夜的第七章還讓我看到點不同的東西,楚枳的舞臺是按照電影三幕式結構來演出。

第一幕低聲說唱是提供人物和整個故事的大概。

第二幕假聲高音和低聲說唱的相互交替,代表衝突不斷推高,以及劇情疊加到最高處。

第三幕假聲高音最後的吟唱,和男聲假音出現代表衝突和問題最終解決,呈現流行音樂難得一見的電影配樂,楚枳的確是個現場演出的鬼才。

我想如果楚枳去混配音也會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谷多賦在節目音樂圍爐上評,三個人誇楚枳側重點都不同,左氧飛星是開拓性,張銘一是現場實力,谷則是創作能力的誇獎。

在節目裡,他說:“很多編舞以及寫詞,我們磨磨蹭蹭是可以寫出來的,就好像菊花臺,作曲是加變宮的六聲,詞是通篇半句押韻,編曲用葫蘆絲和箏,這些用一年或兩年我們都可以堆砌。”

“但夜的第七章,這種作品不是能夠堆砌的,因為他需要靈光一閃,需要超出普通人思緒的那一抹靈感,楚枳的詞曲編都一手包攬,他的創作力我沒有在年輕的歌手裡看到過,獨一無二。”

三人的評價釋出時間不同,但都是異口同聲地認同楚枳是z世代領軍人(九零後零零後)。

不少歌手看到這一幕,明白過來,這是要立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