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場合有點大(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開始看個新鮮,看上去還挺有意思,但到後來安酒越看越困,認真的說歌劇這種藝術形式,並非所有人都有興趣,有些人更愛話劇、木偶戲這些形式。
“啪啪啪——”又一輪掌聲驚醒了昏昏欲睡的安酒,很多時候她都好奇,旁邊正襟危坐一絲不苟觀看的觀眾,是真看懂了嗎?每次結束都有雷鳴般的掌聲。
全場難道就我一個人看不懂?還是其他人不懂也裝懂?
安酒認為還不如聽一場演唱會。
來來回回五個多小時,共計三場歌劇,間隔沒有主持人串場,空臺期間也就播放輕音樂過場,然後佈置下一場的舞臺道具。
她感覺自己真的會謝,趁著半小時中場休息時間,活動活動去廁所一趟。
下半場該輪到聲樂,觀眾們的休息時間是表演嘉賓的預備時間。
“有進步。”李韋文誇獎馬半安。
馬半安道:“李老師的胡桃夾子第三幕戲才讓我感覺到無與倫比的震撼。”
“你遲早會超越我的。”李韋文勉勵,他也隨口勉勵楚枳:“老凱以前擔任過莫斯科合唱團的首席,你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李韋文作為前輩說這句話,希望給年輕人減壓,讓他別緊張。
“肯定要向黨凱老師多學學。”楚枳回應。
“等著聽你和老凱的作品。”李韋文說完就去休息了。
“我終於解脫了。”馬半安伸個懶腰,表演完就放輕鬆了,他詢問:“九哥你順序不排在來比錫、黨凱老師後面吧。”
“黨老師第一個,我第二個。”楚枳回答,似乎排序是按照國籍來,華夏歌手現場,然後德意志歌手、毛熊國歌手這種順序。
“呃——也還好,加油。”馬半安打了個哈欠,他臉本來就好像馬臉,打哈欠就更加顯得臉長,鞋拔子臉。
楚枳道:“先去準備。”
聲樂兩小時,歌劇五小時,從市場來說,似乎歌劇才是音樂廳展現主題,但也不能這樣說,兩種題材本來在形態上就有區別。
休息時間半小時一閃而逝,舞臺也準備好,放置一個比較大的螢幕,然後出現表演嘉賓資訊——
[表演嘉賓:黨凱
代表作:《三個夜晚》、《哀愁》]
沒什麼獎項資料,但名聲在外,也都認識。
“華夏挺有名的歌唱家,唱歌很好。”法國世界報記者道。
“三個夜晚是他的歌曲,我很喜歡。”毛熊國真理報道。
等等記者們都有反應。
到這來的記者本來也都對聲樂和歌劇有所瞭解,或者是做了足夠的功課。
來比錫是法蘭西歌唱家,他身體前傾,很期待地預備聽黨凱的演唱。
“三個夜晚。”
------題外話------
o:還想寫一章,五點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