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鞠躬,無數次感動,楚枳或許是飯圈裡路人緣最好明星。”——新浪網

“飯圈只有兩種粉絲,喜歡楚枳人,和還沒有了解楚枳人。”——搜狐網

“明星寵粉哪家強?七月九日粉絲節,全球首例為粉絲舉辦的活動,帶著粉絲吃喝玩樂。”——騰訊網

“一個明星可以寵粉到什麼地步,為粉絲作詞作曲編曲的《光榮》,謝謝你給我光榮!”——網易新聞

入口網站娛樂版塊的頭條,別說網際網路其他地方,其他討論區早就熱議成風。

拿搜狐網釋出的帖子,“飯圈只有兩種粉絲,喜歡楚枳的人,和還沒有了解楚枳的人”,瞧上去是標題黨,但人家分析得有理有據。

[日韓偶像文化的工業式發展壯大,在國內引發青少年的追捧,愛豆(idol)這一音譯的詞彙,也走進大眾的視野。

愛豆在當下青少年群體裡擁有龐大的影響力,那麼對從事偶像行業的愛豆們,天然意味著必須對粉絲群體,能做出正確的引導。

人民報、新華報等多個主流媒體都曾表達自身觀點,“追”要以什麼態度以及多少經歷,“星”什麼樣的人值得追逐。

“偶像”一直都有標準,但沒有標杆人物的狀態,楚枳的出現是填補空缺,華夏式偶像需要具有外形和專業技能辨識度。

更需要正確引導青少年的行為,楚枳引導粉絲將經歷與時間花在學習和生活上,這是其他偶像罕有的特性。

楚枳今日又言傳身教地告訴青少年粉絲一個特質——感恩,橘子節、紀念品、自創歌曲等都是感恩。

都為楚枳成為新時代的優質偶像埋下伏筆,作品、正能量、優秀特質才是偶像需要追求的三駕馬車。

“如果你瞭解楚枳,一定會成為他的粉絲”,青少年追星群體裡流傳如此一句話,所言非虛。]

搜狐網的新聞報道,通篇讀下來,不僅和震驚體有顯著區別,它反而更像官媒的報道。

自媒體的報道更加隨意,並且他們更加有招,在飯圈裡撈三百人很難,但也不是大海撈針。

許多自媒體或採訪到現場的小果實本人,或者是直接轉發朋友圈截圖,前者比較講究,後者是不問自取。

《帶你們走進神仙偶像楚枳的神奇操作》

《橘子節紀念品揭秘,看看價值幾何》

《楚枳這人真能粉,有好事他真給粉絲安排》

《有人問小果實為什麼那麼團結,訓練有素,和軍團差不多,廢話,有這種愛豆你也團結》

橘子節在直播裡沒暴露的細節,一五一十地被挖出來,比如說每個巴士都分配了個地導,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詢問,而每個地導要確定車上的小果實安全,短短兩小時神通廣大的自媒體就挖出來這麼多東西。

“真的累啊!”李敏佳回到訂的快捷酒店,然後洗漱完才把小揹包裡的東西全部拿出來看看,結果她看到個奇怪東東……

照亮前行的路:[我真的要土撥鼠尖叫了,往返機票,臨走時候還給我們好多紀念品,然後然後然後,我還看到了一個小名單。]

李敏佳的網名就叫照亮前行的路,她想成為給九哥照明的燈,所以才改成這名,九宮格發圖,前面都是零食和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