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意外之喜(第2/3頁)
章節報錯
搞了半天,依舊沒想到忘記了什麼事。
十一月份,又到每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公佈,2026年獲獎者是富利奧·多諾索,巴貝多人從小和父母來到美利堅,他是拉美文學著名作家,代表作《苦難遊舟》uu》(巴貝多一種便宜的食物)。
獲獎理由:[富利奧對移民話題的執著和對種族歧視的描寫是驚人的。這使拉丁美洲擬人化,成為他.....
近幾年評審團的評委特別偏愛「小眾」文學,小眾之所以打引號,不是寫得不好,而是關注度不夠高。但是六年來有兩名拉美文學作家獲獎,硬生生把拉美文學代入眾人的視野。
富利奧有多小眾呢,國內只有中譯出版社的《拉丁美洲精選短篇集》,有翻譯過一個短篇。其他作品連中文版都無,有能力的出版社已經著手開始翻譯富利奧的代表作。
其他出版社也忙著買書,早在十月份就已經把有能力獲得提名的華夏作家的書籍再版一次,淮南剛好出版了新書,肯定也在其中。
和往年一樣,原本諾貝爾文學獎的熱度伴隨著獲獎人的公佈逐漸降低,任何獎項都是如此沒公佈將要公佈時是熱度最高的,可今年在公佈獲獎人,有點小意外。
2025年,諾貝爾文學獲獎者羅伯茨發言:「我意識到了一個現象,為了全球的文學,我不能把它藏在心裡。諾貝爾文學獎已有二十八年沒有把獎項頒發給詩人了,我所指的詩人不是單純性質的詩人。詩人和作家的身份很模糊,可以是作家,但他代表作能決定他在那個領域的成就更高。諾貝爾文學獎應該當仁不讓的要維護世界文學的穩定性,這個世界不能沒有詩歌,人類需要從詩歌中汲取浪漫,汲取愛,汲取自由。」
諾貝爾文學獎有提名資格的人不多,各國作協主席以及文學院院士,再加上獲得過諾獎的作家三類,羅伯茨今年推薦了淮南,可沒選上。羅伯茨出來說這話,也不光是為了打抱不平,他從小就愛看詩,想立志當個詩人,可惜沒什麼寫詩的天賦,反倒是在報社上班時,無意中開始寫,又暢銷又有文學性,一炮而紅。以上發言是羅伯茨自己在採訪裡說的,基本可以確定是裝叉。
羅伯特打小就愛詩,當今世界詩壇凋零,即便有不錯的作品,那也只是一位詩人的靈感之作,而淮南就不同了,五六年時間發表了六七部,有三四部他喜歡。
綜上所述,羅伯茨的想法還真是想諾貝爾文學獎扶一把世界詩歌的氛圍,畢竟目前為止,諾貝爾文學獎身為世界第一的文學獎項,含金量還是有的,即便帶有政治傾向。
作品長期被好萊塢的小眾片改編,再加上羅伯特去年才獲得諾獎,人氣正值巔峰,他透過專訪的形式說出的這番話,瞬間引發全世界範圍的討論。
「我查了一下,自打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就再也沒詩人獲獎。」
「是不是現在詩人太拉胯?上個世紀的好多詩人我隨口可以說出好多個,但近二三十年我一個詩人也說不出來。」
「除了上學,感覺沒什麼人會看詩歌。如果在紐約地鐵上有人拿著一本詩集,我雖然嘴上不會說什麼,但內心一定會想,瞧瞧這又是誰想吸引女孩子注意。」
「其實大多數詩人都是作家,好比說普希金,寫劇作也一流。也寫過,甚至還寫童話。寫的還被柴可夫斯基改編為了同名的歌劇。可一說起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首個反應仍舊是自由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喜歡詩歌,但我也認為詩歌
是文學世界必不可少的。」
「上一次以詩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是98年,再上一次是72年。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榮譽殿堂中的王座,全世界優秀的文學作品很多,所以十幾年才有一位詩獲得諾獎實屬正常情況,但快三十年還沒詩人就說明,瑞典諾貝爾文學委員會對詩歌型別是有輕視之意的。」
引起熱議,觀點大致分為兩類。
正方是羅伯茨的觀點認為諾獎的評審機構把詩歌的評價降到很低,這樣做是不對的,不管國內外,誰上學沒有背幾首詩?
反方則認為,不是諾貝爾獎不關注詩歌題材,而是這個時代詩人不行,達不到諾獎要求。
網際網路的水友們討論了一兩天,也就消停了,諾獎文學委員會裝死——也不想想除了性醜聞時間諾獎官方會出面回覆,其他再怎麼爆冷,再怎麼有爭議,官方有說過一句話?
圍觀群眾的議論停止了,但文學圈自己卻沒有停止。文學批評家拉帕姆發表了言論,
「詩歌可以讓一座城市永恆,為什麼會認為詩人失去了靈氣,失去了寫詩的能力?因為大多數資訊不需要大腦處理就可以獲得感官快感,不再有時間去思考蘊藏在詩歌中的美學與智慧。焦慮的社會氛圍也無法令人在每天工作之餘停下步伐。就更無法放縱靈魂,享受精神在詩歌盪漾的片刻安寧和自由,所以詩歌不是失去了土壤,而是詩歌正處於荒蕪。荒蕪之地也能長出
拉帕姆的言論是回覆討論中現代沒有好詩人的說法,他評價出了[詩壇荒蕪的一代]共五人,包括了淮南在內。除了淮南之外,其餘四人的平均年齡五十歲以上,並且都是全球著名的作家、詩人。
[不能把淮南單純地看作一個簡單的個體。他人生經歷應該非常複雜,並且是寫詩歌的幾年發生的變故,「淮南」至少可以作為四位詩人進行研究,他就像在荒蕪土地上長出的花園,有紅色的薔薇,有對抗風暴的橄欖樹,有茂密的藤蔓。....]
對淮南的評價極高,瞅瞅其他四位的評價。獲得過耶路撒冷文學獎和都柏林文學獎的加葛,拉帕姆評價是「荒蕪之地的坎皮恩」,坎皮恩是生長在直布羅陀的懸崖峭壁的花朵,說得清楚一些,其他四位都是某某花朵,或者是樹,但只有淮南一個人就是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