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國民度(第2/3頁)
章節報錯
見老頭老太太們臉上不相信的神情更加濃重,牧師腦子一轉,說道:「就好像《常回家看看》這首歌,你們是不是聽到這首歌就想到出門在外的兒女?」
教徒們於是就七嘴八舌議論開來:「有這麼一回事」、「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人唱的都是這樣,當然會想在外面打工的孩子」、「我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想我外孫了,他們兩年沒回來看看了」、「我家孩子過年回來只待了兩三天就又去打工了,辛苦得很」……….
不少老人抹眼淚,在場老人有個共同的特點,手上老繭和皺紋很多。
糟了,這話不應該說,王牧師心想,連忙轉移話題:「對,就是這麼一回事,因為唱歌唱得好,歌也寫得好,所以有這效果,《常回家看看》也是楚枳唱的。」
話語一出,倒是讓現場老人們很驚訝,《常回家看看》他們很熟悉,每年要到過年時,趕集時都能聽到這首歌。
「原來是他,我知道」、「好厲害,唱歌居然能不打仗」、「應該把他派遣到前線去,什麼地方打仗就來一首」等等,老人們議論紛紛。
此番宗教的宣傳讓楚枳的名氣傳播到了農村鄉鎮,說楚枳是華夏國民度最高的歌手有點誇張,但他如今的國民度已然能進入前十了。
國民度和名氣流量不同,想想六小齡童的商業代言,他雖說二線都算不上,可國民度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他?
宗教熱度屬於意外之喜,本身這件事在全球範圍的議論就非常誇張。
滾石雜誌月刊發售,封面是楚枳和霍爾曼兩人站在舞臺,身為副主編的班恩斯當真有兩把刷子,很會拍照,一個遠景鏡頭,在裝甲車和兩萬條槍支包圍的情況下,他兩人就好像身處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隨便掀起的海浪就可以拍翻小舟。
但照片裡楚枳彷彿老漁夫聖地亞哥,無視海浪波濤洶湧,堅定地站在船上。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是對封面最好的註腳。
碩大的文字「我從不相信音樂可以阻止戰爭!」
[我曾受邀參加以色列小提琴家阿姆農·韋恩斯坦發起的「希望的小提琴」展
示,該活動收集並修復二戰時期流傳的小提琴。
這些小提琴的主人大多是被強迫在集中營裡工作的音樂家,阿姆農認為,修復它們能讓大眾更容易聆聽和銘記那段歷史。摘錄一段希望的小提琴創始人之一施莫洛所言:「作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害者的下一代人,我希望能以這一套完整的巴赫曲目,去獻給所有在戰爭中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受害者們。」
這個活動給我巨大的無助感,對於戰爭,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什麼也做不了。
音樂只能帶來撫慰,或者作為讓人們銘記歷史的符號,它(音樂)從來都影響不了戰爭的程序。
直到楚枳出現。
他組織了「非洲和平的演唱會」,並且冒著被槍火撕碎的風險屹立於薩赫勒焦土之上,以人類最原始的情感呼喚奇蹟。
奇蹟降臨了,奇蹟就是楚枳本人,《》重複的旋律,和簡單的歌詞,在偉大的演唱者的口中,作用遠遠超過聯合國維合部隊。
楚枳彷彿是代替著全世界的人歌唱,他的歌聲中有滿身瘡痍的大地、乾枯的植被、戰爭中驚慌失措的孩子、滿身鮮血的屍體。
副歌的輕吟是楚枳絕望地吶喊,正是這全人類的內心中都存在的情緒,感化了現場所有極端組織的人。….
2026年8月19日,歷史必將銘記這一天!]
文章結尾還有一張圖,是一萬多人敬軍禮的圖,班恩斯也抓拍得非常到位,還配上說明文字「這個軍禮是感謝楚枳讓士兵們免於傷害」。
毫無疑問,《滾石雜誌》明年重排「歷史上最重要的歌曲top5》的位置將在非常前面。
訂購滾石雜誌的讀者,要麼是音樂愛好者,要麼是圈內人士,讀完這篇由班恩斯撰寫的文字,心中升起了另外的感受。
從業人士和半專業人士,總會厚古薄今……當然就音樂行業來說,進入千禧年之後,整體確實在走下坡路。
他們眼中新一任流行天王阿肯達根本不行,完全無法和上一任天王普雷斯利相提並論。楚枳的人氣高是高,不過他們認為高只是需要,論整體的藝術成就根本沒辦法和八九十年代的大老相比。
現在他們在公眾面前的說法倒是有了很大的變化——
英國樂評人:「理想主義的楚枳總在編織著美好幸福的畫面,他心中存有全人類。這也是為什麼他在全世界都會有歌迷,他的音樂傳達的是普世價值。」
法蘭西歌手:「楚枳是一位創作型的歌者,他非凡的創作力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但這次我們驚奇地發現他還擁有非凡的演唱實力,他是被歷史選中的人。」
美利堅資深音樂愛好者,YouTube網紅:「楚枳極具創造力的作品為甚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界做出了很多貢獻,他讓音樂變得不再只是音樂,這是無數音樂家都不曾做到的事。」
墨西哥樂壇從業人士:「楚枳是這個時代的天才藝術家,無論是黃種人還是白人黑人都為他著迷,他讓萎靡的唱片行業彷彿回到了黃金時代。他不僅是東方大國的招牌明星,更是一個踐行和平思想的模範生。」
毛熊國唱片協會主席:「楚枳的曲風太廣泛,好像太平洋的範圍,從金屬到黑人音樂靈魂樂,乃至古典歌劇,都從他手中產出。他是一名出色的音樂家,他的嗓音未經過專業的訓練,卻能完美表達出歌詞的含義,在舞臺上他就是上帝的化身,歌聲擁有意想不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