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這世界有那麼多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五斤美蛙,一隻兔子炒的璧山兔大概兩斤左右,全部被楚枳炫完了,這肚量,都可以參加大胃王挑戰.
都知道,人在很累的情況下,又吃飽了,就會什麼都不想做."好脹又好累,今天功課要不要鴿一天."楚枳大腦裡思想鬥爭時,接到牛牛的電話.
電話里長話短說,國際大導演約瑟夫的電影邀約《威尼斯之死》發來邀約,邀請楚枳出演男二號.
約瑟夫這人,楚枳有印象,威尼斯電影節斬獲最佳男演員,然後在晚宴還特意過來跟他聊天,說有部電影特別適合他.
結果幾個月過去了,也沒發劇本來,楚枳沒在意,因為本身拍電影也不是說非誰不可.
沒想到還真的正式發來了邀請,牛江雪把劇本發給楚枳.
"約瑟夫說這部影片要拍攝的話,東方神秘青年的角色非你莫屬,非你."牛江雪道.
"我康康,牛姐早點睡吧,挺晚了."楚枳說.
結束通話電話開啟郵件,閱覽《威尼斯之死》這個劇本,開啟檔案首先劇本是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的中篇同名.
然後和劇本的主題都是:[藝術家絕對理性(超我的抑至與陷入狂熱激情慾念(本我,理智和情感的對立.]
"可以,光是主題我都看不懂,果然不愧是大導演."楚枳的話倒不是陰陽怪氣,因為大導演一定有自身的表達,哪怕劇本不是自己寫的.
舉個小例子,地球的張藝謀拍攝《影》時,編劇李威寫好本子,然後張導不滿意""不管我就要他活著"要劇本里的替身活著,然後李威改劇本.
再說直白一點,沒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意願,成不了大導.劇本一共十幾頁,是個比較詳細的梗概.
約瑟夫以強烈的視覺畫面見長,因此劇本和劇情幾乎沒改.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有位德國作曲家隨家人來到威尼斯,在船艙見到了一位如希臘雕像般英俊的東方人,使他精神為之一振,哪怕染上霍亂,作曲家在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想著東方人.
"這?為什麼感覺這篇有點同性影片的意思."楚枳看著劇情,有些許彆扭.
電影劇本和中篇的區別是裡是十四歲的波蘭美少年,前者是神秘的東方青年.
身份和年齡不同,但有一點相同,外貌美得離譜,超脫性別的美.
原文描述男主首次見到美少年的描寫[人們彷彿置身於神話般的境界裡,換句話說,他像遠古時代人類起源或天神降生時那種傳奇般的人物.]
美到堪比天神,楚枳默默點頭,難怪會找他,原來是要一個傾世花瓶,這個角色的確該由原主的顏值來飾演,更加有說服力.
但……楚枳不想接,《十一郎》就有些同性戀的意味,即便表達觀點更多是"戲如人生"以及宏大背景的小人物敘事.
《威尼斯之死》也同樣,即便主題是男主作曲家對自身的理智和情感的戰鬥,作曲家男主也從未有有過齷齪的想法,更多是將美少年看成為"美"的符號,是偶像,是天神.
美到是靈魂死後靠近天堂所看見的第一抹微笑.
主題是主題,觀眾看到的是看到的,藝術片其實沒啥人看,大多數人對影片的印象來自於自媒體,或者是三兩張截圖.
不看原片或原文,分分鐘認為是同性片.連續出演兩部,收益也不大,沒必要.
就好似他拒絕巴貢邀約一樣,導演有太過極端的表達慾望,再加上影片性轉的背景,很容易因此產生不必要的爭辯.
楚枳打算留言讓牛牛拒絕,但系統突然冒泡.
[托馬斯·曼是地球上也存在的大作家,而且也存在改編而成的影片.]
嗯?系統話語的意思在地球有一樣的影片和原著,看情況成績還不錯?
"用1枚個性幣查詢,類似這部作品,地球取得的成績."楚枳道.
扣掉個性幣,餘額還剩5枚,楚枳當前底牌很夠,所以還是別壓榨系統兄弟了,時不時還是給點甜頭.
[影片票房撲街,但獲得極為成功的藝術成就,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導演.並且影片是運鏡和拍攝手法都不講道理的強大.
美少年的扮演者伯恩·安德森紅遍歐美,被歐洲媒體譽為"西方第一美少年".]
"嚯,來歷這麼大?"楚枳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