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楚枳不是花瓶(第2/2頁)
章節報錯
別說流量明星,單說演員這職業,有一部能夠拿得出手的作品太難得,楚枳這兼職演戲的就輕鬆有了這麼一個能吃一輩子的代表作。
多少明星羨慕啊。
有人羨慕有人後悔,拿到一起說,後悔的人包括網飛亞洲區總經理索菲娜,泡沫的失敗,和十一郎的成功形成鮮明的對比。
她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有些明星的個人魅力根本找不到平替。
“南韓人真會誇大其詞,說什麼男團的趙權人氣僅次於楚枳,差太多了。”有些人失敗了,即便認識到了是自己的策略出現問題,但仍舊喜歡把鍋往別人身上甩!
很自然,索菲娜恨上了南韓人。
嘴比腦子快,手指敲擊鍵盤比嘴還快的影評人,也後悔。
電影沒獲得金獅獎前,不少影評人噴飯,“王導也向流量屈服了嗎?”、“楚枳有演技嗎?他真的只是一個不錯的花瓶”、“我對王安憶導演很失望”,噴得最兇的是[不看電影的老解],做了四十多分鐘的影片分析為什麼不好看。
此時此刻,這幫人偃旗息鼓,甚至還有把自己話咽回去,轉頭誇起來的。
諸多影視圈學術界的人士看了,都是好評連連,例如景驊。
景驊女士是八十年代建立華夏第一個電影史論專業,九十年代被北影特聘為副教授的人,絕不是噴飯的影評人可以比擬的。
評判家的存在是讓作品進步,景驊教授沒有微博,只是豆瓣有賬號,她發表了一篇影評,更準確說是觀後感。
景驊:[歷史我喜歡霸王,因為沒有虞姬的霸王仍舊是霸王。但這部電影,我更鐘愛虞姬,沒有了霸王的虞姬是更好的虞姬。
在蘇十一這個人物身上,我看到了別樣的風采。楚枳的演技在和遊荃老師對戲時明顯不足,但他的個人魅力卻完美補充了角色的多面性。
蘇十一這個角色,要再現的是影片隱藏主題,就是戲夢人生,就是不瘋魔不成活。
若演員稍差,蘇十一就沒有說服力,結果楚枳給了我一個驚喜。
用義大利《電影週刊》的盛讚結尾:“我們都相信,楚本身是一位藝術家,才能將一位銀幕裡的藝術家出演得那麼真實”。]
現在的情況,就好似地球的張學友,說到他名字第一反應絕對是歌神,但談及演戲,學友哥演技也被認可。
哪怕前面兩個爆款,依舊不少人認為楚枳是花瓶,現在不是了,況且他飾演的蘇十一沒拿到威尼斯電影節影帝,但國內的電影獎項肯定能橫掃幾個。
楚枳登上巡遊彩車,本就是大新聞,再加《十一郎》的話題性,兩相結合。
這個國慶熱搜排第一的是微博、抖音都平臺置頂的愛國主義宣傳,第二就是楚枳。
首周票房國內7.7億,雖說票房下跌的曲線難看,但破十億是沒問題的。
事實如果算上國外的票房,已經破了十億軟妹幣,光子公司舉辦了慶功宴,楚枳也抽時間參與。
在票房破十億當天,嘴最硬的影評人“不看電影的老解”,也服軟了。
[我的確低估了楚枳,作為演員,他雖然沒有歌手那麼出色,但他天賦太高,老天爺追著餵飯。
在我看來,楚枳和蘇十一是高度契合,兩人和各自所在的世界有明顯的隔閡感。
蘇十一是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痴迷於戲曲情節所賦予自身的價值,渾然不知外界變化,也渾然不顧自身立場,“如果青木沒死,京劇該傳去島國了”,與世界格格不入,是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
而楚枳的隔閡,來自於他的抑鬱症和創傷後遺症,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世界,太過小心的他很難將自己融入。
王安憶導演成就了楚枳,而楚枳成就了蘇十一!
再次向楚枳道歉,他是個敬業的演員,幕後職員表配音一覽,遊荃、葛宗風兩位老戲骨都用了配音,但楚枳全是自身原音,簡直是讓我難以想象的刻苦。]
老解有些才華,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反正小果實們是相信了。
拿著答桉倒推,越想越覺得是真的,很多小果實翻找出自家偶像與世界有疏離的證據,比如頒獎典禮,經常目光死寂,不知道想些什麼。
又或與偶像獨處時,很少發自內心的笑。
有關楚枳的討論,無形中助力了電影票房,稍微止住些許下滑。
資方光子也想著下次合作,所以給主創團隊包了一個紅包,不知道別人是多少,楚枳有兩百萬。
十月說是“楚枳月”也不為過,12號草莓音樂節貴市站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