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我想找個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死亡的威脅,我甚至記得吸血鬼張開獠牙大口傳來濃烈的口臭,所以吸血鬼的叫聲,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個華夏歌手的聲音和吸血鬼幾乎一樣。”瓦吉姆言辭懇切。
少來,這傷口明明是醉酒和迷路時轉進一條小巷,看見兩條狗正在做那種事,然後嗷一嗓子把公狗都嚇得“羊痿”。
隨後的事應該都能預料到,與狗搏鬥。
阿芙羅拉會知道這事,還是她死去的母親說的,強力的忍住想要戳穿的心,道:“你喜歡《喀秋莎》這首歌?”
“喜歡,並且我感覺這首歌在婚禮和葬禮都可以放,好歌曲。”瓦吉姆樸實無華的評價。
“婚禮和葬禮都可以播放……這個評價是誇獎嗎?”阿芙羅拉問。
“十足的讚美,婚禮伴奏,與送葬歌曲,代表一個國家的民族性,如果一首歌能同時適用於這兩種場合,那歌曲一定有直達民族核心的地方。”瓦吉姆說道。
阿芙羅拉思索,看出來五大三粗的老爹,能說出如此有水準的見解,好似俄婚禮交禮的歌曲《穿過河流》,展露出壯漢的柔情。
“嗚嗚嗚——”瓦吉姆手機震動,但他沒有馬上接通,阿芙羅拉很自然的說:“我回房間寫歌了,明天午餐前不要打擾我。”
“當然,這是你的權利。”瓦吉姆在女兒走後,才接通電話,很多幫派的事,有意的避諱,而阿芙羅拉選擇了走音樂的道路,許多事就不想知道。
走上位於二樓的房間,阿芙羅拉的房間有一百八十多平,臥室客廳鋼琴房。
穿過客廳來到她自己的書房,桌面擺放著《中文速成字典》,眉宇緊蹙,阿芙羅拉有點頭大。
“枳團長創作能力太強了,我中文還沒學好……”阿芙羅拉性格有些不服輸,她覺得楚枳既然能自學俄語,然後寫出優秀的俄語歌曲,那麼她也能自學中文,寫出不錯的中文歌,可一年過去了,遙遙無期。
阿芙羅拉又經歷半小時學習中文的痛苦,準備刷會手機休養精神,她用自己的經歷說話,中文比英文難以學習太多。
手機螢幕一解鎖就有新聞推送——
俄新網:“我想尋找一個叫做蘇維埃的人,他誕生於1905年,至今116歲,在1953年後漸迷失方向,1991年走失,我太久沒見過他,只記得他當時頭戴軍帽,穿著軍大衣,左手鐮刀,右手鐵錘,他幫助過很多人,但我現在找不到他了,請問有人能告訴我,他還活著嗎?”
俄之聲:“托馬特小鎮,我找到了《喀秋莎》的故事原型,那是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一位姑娘等了未婚夫三十九年,而她的未婚夫卻死在了前蘇聯與島國之間的區域性戰爭,歷史書上被記錄為張鼓峰事件。”
一般的熱度是從網際網路傳到紙媒,可這次完全相反,是從紙媒傳到網際網路。
也不知是時空的修整,還是當前毛熊國的宣傳主題,有意無意的把楚枳這首作品和二戰聯絡起來。
當然,按照楚枳的說法,歌曲真實故事原型也的確在二戰,可若不大肆宣傳,民眾也不知道啊,只會感覺是挺對胃口的民謠。
俄第一頻道:“96歲老紅軍霍米德·烏茲甘諾夫,居住在費爾干納州,享受著五世同堂的天倫之樂。
1942年年僅17歲,經過短暫的軍事訓練,烏茲甘諾夫與戰友參加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也穿越大興安嶺,與華夏居民並肩同島國侵略者作戰,烏茲甘諾夫昨日打電話給廣播臺,聲稱聽到《喀秋莎》一瞬間讓他回到戰場。
他說[戰爭太殘酷了,希望各國人民珍惜和平]。歌曲《喀秋莎》被諸多音樂家讚譽,從未有外國歌手的作品,能在俄獲得如此歡迎。”
毛熊國娛樂圈要說讓一個外國人興風作浪合適嗎?
不合適!那就拿作品說話,但寫不出喀秋莎這樣的歌曲。
用星旅另一個毛熊國嘉賓米哈伊爾舉例,他是本國娛樂圈當紅男歌手,倒不至於是什麼一哥,可絕對是中青年人氣最高的。
米哈伊爾在聽完喀秋莎,立刻找到了他是聲樂老師,格涅辛音樂學院聲樂教授葉夫根尼。
“老師你認為這首歌的創作技巧,有沒有我可以學習的?”米哈伊爾說道。
學習?
葉夫根尼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疑惑和不解,他道:“歌劇2和搖籃曲,足以證明枳先生對俄小調和音樂的專研,但喀秋莎很奇怪,特別奇怪。”
奇怪?米哈伊爾洗耳恭聽。
------題外話------
o:臥槽時間來不及了,你們這群孽障休想成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