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震驚的毛子們(第2/3頁)
章節報錯
隨著綿長的伴奏,楚枳的演唱結束,走下舞臺。
《喀秋莎》不是民謠,而是一首帶著政治任務的歌曲。
但在地球,從前蘇聯到毛熊國依舊流行,足以證明歌曲本身深深的get到了毛子的審美,其他國家的人喜不喜歡已經不重要。
何況演帝獸演唱的版本,只強不弱。
“啪啪啪啪——”坐第一排的組委會主席阿歷克賽,以及十幾位毛子歌唱家第一時間起身鼓掌。
“我聽到了伏特加的味道,那彷彿有酒精在口腔的彈舌,彈到我了我心中,我喜歡這首開幕歌曲。”
“代替喀秋莎寫下的一封情書,不止是愛情,還有國家戰爭,我不該反對讓這個華夏歌唱家當主嘉賓。”
“如果不是他告訴我,這首歌是二十一世紀的原創,我會認為《喀秋莎》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歌曲,難以想象。”
“蘋果樹與梨樹綻放,這句歌詞只有我國人才會有所感觸。”
毛子歌唱家邊鼓掌邊讚美,掌聲沒有當初楚枳唱《歌劇2》那麼大,甚至感受也沒那麼震撼,但相比一眾本地觀眾,毛子歌唱家卻更喜歡。
“中俄建交75週年慶祝,枳先生必須成為表演嘉賓。”阿歷克賽在心中斬釘截鐵地想。
建交75週年是三年後了,公元2024年,說一句上次中俄建交70年紀念大會在莫斯科大劇院舉行,中俄兩國的一把手都在……想想那玩意是什麼場合。
所邀請的歌唱家哪個不是德高望重之輩,顯然阿歷克賽說這話有點上頭,但他作為俄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局的局長,即便是學術型領導,對此事還真不能說是吹牛。
比如在三年後他對中方說,“希望紀念會有楚枳老師出現”,想想看中方負責這塊的領導人會不會同意。
其他國家的嘉賓屬於慢半拍的鼓掌,他們沒有毛子對歌曲的特殊感情,所以單純從歌曲技巧和感情來判斷。
“這首歌還不錯——”
“不對……似乎還挺好聽。”
“歌曲好不好聽另說,這楚枳的唱歌技巧和賦予歌曲的感情,是國際級。”
“歌曲具有磅礴基調,又具備愛情的悲傷,平衡音的運用達到一個他這個年齡不該具有的地步。”
森德斯特林對《喀秋莎》的聽後感如上,一開始沒覺得多好聽,掌聲也是隨著人群禮貌鼓掌,簡短的兩分半鐘歌曲結束,仔細咀嚼似乎又不錯。
克拉拉瑪也說:“楚枳先生的高音如鋼琴悅耳,但對歌曲賦予感情也很擅長。”
“不單是擅長,歌詞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但能把簡單的歌詞處理得感情細膩又磅礴,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放一起,現場演卻一點瑕疵也沒有,高音天才這樣的稱呼,對楚枳先生來說還是太片面。”帕西法爾說道。
“是太片面。”森德斯特林點頭,他先前認為缺少高音會沒什麼看點,剛才的表演很好的給了他一個顛覆。
森德斯特林說道:“我有個想法,邀請楚枳先生去吉爾德霍爾學院講一堂課。”
“很不錯,最好能讓楚枳先生講講自己的經驗和技巧。”帕西法爾點頭。
“楚枳先生應當還不到二十五歲,這個年齡有當下的演唱水準,除了先天的天賦,一定有後天的培養,是可以讓學生多學習楚枳先生的作息。”克拉拉瑪女士很贊同。
學生:“首先我沒有得罪你們任何人……”
坐第三排的華夏聲樂嘉賓又是另一幅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