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弧形反應堆的設計原理,嶽斯可以在它的基礎上進行設計自己的外骨骼裝甲的動力源,一種立足於託卡馬克之上的受控核聚變的環形容器,也是現實世界中最有可能實現可控核聚變的設計之一。

畢竟,嶽斯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地球上沒有人比他更懂核聚變,本體作為哥斯拉的本質,核聚變對他來說就相當於進食一般稀鬆平常。

和漫威系列的鋼鐵戰衣設計不同,嶽斯將聚變反應爐安置在了機械外骨骼裝甲的後背,也就是對應人體腰椎間盤兩側的位置,並且一次來了兩個,分別供應裝甲的不同系統,在其中一個遭受破壞的情況下,保證機械外骨骼依然有動力。

而不是像託尼·斯塔克個人電影的反派一樣,學著他把方舟反應爐安置在胸口,託尼·斯塔克那樣做是不得已而為之,需要方舟反應爐給電磁鐵供電,以此來吸附心臟中的彈片使他不至於喪命,鋼鐵戰衣不過是一個附屬產物。

把這個要害放在胸口這樣一個最顯眼的地方,是吸引敵人來攻擊它,方舟反應爐被破壞,鋼鐵戰衣就是一個貼身的鐵棺材,搞不好就像《美國隊長3》裡的羅德上校一樣,慘遭擊落,墜機重傷。

蝙蝠俠在胸口印一個蝙蝠標誌,和美國隊長那花裡胡哨的盾牌一樣,都是心理學方面的應用,吸引敵人向那個地方攻擊,美國隊長的盾牌大家都懂,是用振金打造而成,因為其獨特的物理特性而堅固無比,而心理學暗示的塗裝,讓人會下意識地瞄準那個地方進行攻擊,這也是為什麼反派們對著美國隊長射擊的時候不會打他沒有被盾牌保護的腳的原因。

用銀魂一點的說法,就是小便池裡有個汙漬點,或者貼著近藤大猩猩的頭像,小便的時候,會下意識地瞄準它來滋。

蝙蝠俠這邊也是一樣,他的戰衣最堅固的部分就是胸口的部分了,哥譚那些小混混使用的普通槍彈根本無法擊穿他的護甲,在某部漫畫中,布魯斯·韋恩甚至透過各種渠道買下了殺死他父母的那把槍,融化了做成一塊護甲,用在戰衣內襯用來防彈。

作為軍工企業,漢默工業的底蘊雖然不如斯塔克工業,但是各種裝置以及原料是有的,嶽斯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微型聚變反應爐的製造,並且按照電弧反應堆圖紙設計的,原模原樣地製造出來一個,讓賈斯汀·漢默改天交給奧巴代,讓他與託尼·斯塔克來個鷸蚌相爭。

“對了,我們的羅斯將軍去哪裡了,漢默工業新的研究成果需要及時展示一下,不然人家會以為我們是騙子,是那種只會拿大量的研究經費中飽私囊,等錢花了一大半宣佈專案是根本行不通的無良企業。”

賈斯汀·漢默調出備忘錄,說:“羅斯將軍前段時間去了巴西,說是某個老頭子喝了一罐巴西生產的飲料,導致體內伽瑪射線超標,他懷疑浩克就在生產飲料的工廠周圍。”

……

深夜,一個帶有美帝軍方標識的車隊行駛到了漢默工業的園區,一個個不明作用的巨大鐵箱從上面卸下,運輸到了嶽斯的實驗室中。

荷槍實彈的大兵把守著四周,阻擋其他人的窺探,禁止所有無關人員的靠近——事實上,漢默工業早已將其餘人員疏散了出去,給了兩天帶薪假,無論是保潔還是保安,統統都沒有上班,有的只有嶽斯一人。

“東西的來源正經嗎,東西本身的質量還好嗎?我可不想到時候開啟鐵箱一看,裡面的東西已經腐臭了,或者是嗑藥過量的狀態。”嶽斯拿著簽字確認的表格,沒有簽下查爾斯·吳的名字來確認接收,而是看著負責這支車隊的最高長官。

“我要的,是驍勇善戰、經過嚴苛訓練計程車兵,而不是隨便拿來充數的傢伙。”

那名負責人說到:“是從戰場上直接空運來的,不超過三十六個小時。”

“那就好,開啟它,我需要看一下。”嶽斯說到。

負責人下令,立即有兩個士兵過來,拿著電鋸鋸開了鐵皮櫃——這東西是完全焊死的,沒有鎖孔縫隙什麼,防止在運輸過程中被人開啟,窺探到裡面究竟裝著什麼貨物,或者偷偷留下定位器,讓他們的行蹤暴露。

一番暴力拆解之後,鐵櫃被徹底開啟,露出裡面貨物的真實面目。

那是一個棺材形狀的休眠艙,某種透明的營養液將這個休眠艙完全填充起來,保護著裡面擱置著的一具殘破的身體。

這具身體缺胳膊少腿,軀幹上也有這樣那樣的傷痕,身上插著各式各樣的線纜管線,不斷地向這具身體注射著各種藥物液體,口鼻上罩著呼吸器,身上貼著磁極片,時刻監視著這具身體的生命頻率。

但是這具身體的情況非常不好,心跳、呼吸幾乎沒有,如果不是休眠艙的一側的顯示器上那平穩的線條偶爾跳動一下,認識都會認為他是個私人,生命體徵低微得好似沒有一樣。

不過,他的大腦活動卻非常頻繁,和常人入眠之後做夢時差不多。

“很好,很不錯。”嶽斯說到:“能問一下,他們的來歷問題,解決了嗎?”

“他們遭遇了襲擊,屍骨無存,我們將他們生前的裝備送還給他們的家人,還有一筆撫卹金。”負責人冷漠地說到。

“那就好,他們已經死了就好。”嶽斯說到:“把所有的櫃子都開啟,我需要對他們進行初步的處理,僅僅靠著休眠艙可不行。”

“我可以問一下,你要這些‘死人’,究竟要做些什麼。”負責人說到,原本冷漠的他也難免帶著一絲好奇:“如果我可以知道的話。”

“武器,他們是一種新型武器重要的零件。”嶽斯說到:“如今這個時代,制約戰鬥機發展的,除了戰鬥機研發過程中本身的技術難題之外,還有就是孱弱的人類本身了,武器再好,終究是要交付給人類進行操控使用的,飛行員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但是那依然跟不上飛機本身的發展,人類反而成為了木桶效應中的那塊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