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斯的出現,完全是為奧斯本工業打了一劑強心針,扭轉了它的頹勢,如果這不是“蜘蛛俠”的獨立電影,而是放在漫威宇宙的框架下的話,完全可以寫成一本《漫威之xxx》的美漫同人了。

奧斯本集團的實驗區並不在奧斯本大廈當中,而是在工業區,有一個獨立的實驗區域,畢竟軍事化裝置和生化科技的研究,一旦失敗所造成的影響是難以估算的,放在寸土寸金的商務地段,諾曼·奧斯本沒有那麼財大氣粗,也沒有那麼自信到盲目。

諾曼·奧斯本也是科學家出身,並不會那麼輕易地相信嶽斯的自吹自擂,錢是實打實地轉進了奧斯本集團的賬戶上,但是,知識性的東西,並不是看上一眼就能瞧出來的,最好的方法便是考試,不拘泥於形式的考試。

然後諾曼·奧斯本就一些專業性的問題與嶽斯進行了一場簡單的討論,嶽斯的知識見解一開始諾曼·奧斯本還能跟上,後來諾曼·奧斯本的考教的心態就變了,變成了聆聽、變成了求教,因為他從嶽斯這裡聽到了一種不同於他的、不同於整個體能強化藥劑專案的想法與思路。

到最後,他甚至跟不上嶽斯的思路,自此,他便不再懷疑嶽斯的真實意圖與來歷。

雖然奧斯本集團已經日薄西山,但是虎老威猶在,還是有一些能量的,私下對嶽斯,以及他所代表的生化科技集團進行了調查——調查的結果是一無所獲。

那個不知名的生化科技集團是真實存在的,銀行賬戶、資金流動什麼的做不了假,個人和一個大型集團的體量是不一樣的,但是除了知道這個生化科技集團存在之外,任何能夠指向這個集團的資料都沒有。

這就非常恐怖了,你知道有一個龐然大物的存在,你所能找到的所有證據都能指向這個龐然大物是真實存在的,卻無法找到任何關於這個龐然大物的痕跡。

並且,和神秘的生化科技集團一樣,嶽斯的資料也基本上就是一無所獲。

沒有出生日期、沒有出生地,沒有關於嶽斯父母的資料,沒有在任何學校中就讀過的經理,沒有工作過的研究機構,彷彿憑空出現一般,能夠調查到的活動跡象只有從前幾天開始的。

但是都到了這個時候來,諾曼·奧斯本也不好計較些什麼,也不懷疑嶽斯是什麼商業間諜了,開出的價碼、前期的投資都是用來獲取信任的敲門磚,真正的目的是獲取人體強化藥劑的配方——以嶽斯對他說出的那些理論,完全可以支撐起另外一個體系。

不要小看一句話的作用,那等於從無到有地指明一個方向,一個公式便是一切,就像質能方程e=mc2,看似非常簡單,但是它的推導難度與實際應用中所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諾曼·奧斯本邀請嶽斯前往奧斯本集團的實驗區,一個電話打出去,就有司機發動了汽車等著。

路上,並排坐在豪車後座上的諾曼·奧斯本對嶽斯問道:“嶽先生,請問,你為何選擇奧斯本集團合作?您明明有更好的選擇,例如我的很多競爭對手。”

“底線。”嶽斯思考了一下,說出了這個說辭。

他總不能直接告訴諾曼·奧斯本,他找上奧斯本集團,是因為他諾曼·奧斯本的知名度,另外找一家公司,需要額外再想人物,不如直接拿現成的人物用的。

而且某寫手看的電影是聖城家園版本的,裡面的翻譯看的人頭疼,除了主要角色之外,其餘人的名字都是含糊不清的,閃電·湯普森的名字只剩下個“湯米”,就算套龍套角色名也套不了。

“奧斯本先生,雖然你是一個商人,但卻是一個工程師,一個科學家,你帶有身為科學家應有的底線。”嶽斯解釋到:“你的體能強化藥劑的實驗已經發展多年,但一直都未曾進行過人體實驗,一直都是在小白鼠身上進行藥劑的實驗,哪怕公司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也沒有采用某些過激的手段——雖然對大型的集團來說,屬於一種慣性的東西。”

嶽斯接著說到:“奧斯本先生,不管你是否相信我想要打造一批超級英雄的目的,但是,我真的是想要有這樣一批人存在,他們掌握著超越常人的力量,維護著普通人世界的和平,打擊罪惡。”

“因此,我的合作者必須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底線的人,這樣才能保證發展方向不會走偏。”

沒有成為“綠魔”的諾曼·奧斯本在某些方面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好人,他欣賞著自食其力的彼得·帕克,會向弱者伸出援手——即便其中有他孩子哈利·奧斯本的原因。

美帝這邊進行病理實驗的方法是非常反人道的,例如進行梅毒實驗,故意向特定群體傳播梅毒,並靠著權力和影響力,阻止感染者獲知他們自身病變的原因,並阻止他們尋求醫療,直至他們病死,一次來研究梅毒的傳播、感染、致死的全過程。

《毒液》中那種拉街頭流浪漢當試驗品的行為, 可謂司空見慣——他們甚至做過,沒有把遺體捐獻者的身體用在醫學培訓當中,而是用作了武器實驗。

“我曾經見到過瘋狂科學家的操作,在人體強化方面的實驗。”嶽斯說到:“那是一種剛剛研製成功不久的藥劑,沒有拿小白鼠或者實驗猴子進行過實驗,直接拿人作為實驗樣本。”

“他們怎麼敢!?”諾曼·奧斯本驚駭地說到,作為一名科學家,實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嶽斯所描述的行為,他不能接受。

嶽斯笑著說到:“不,他們敢,他們所實驗的藥劑還處於研發階段,各方面都還不成熟,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究改進,不如直接來人體實驗比較好,觀察人體注射了這種藥劑之後的反應,以及來獲得第一手的資料,以此來改進藥劑的結構。”

“不過,那位科學家的技術是可靠的,只是經過了三次人體實驗,藥劑的配方便趨於成熟,開始正式地推廣了——雖然我當時沒在現場,但是我後來知道第一個試驗品因為人體排異反應,以及藥劑本事的影響,最後所變成的,那畸形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