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改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你們先退下!”大宋皇帝對左右侍候著的宮女太監下達了命令,等到他們退下之後,才對老太監說到:“你有什麼主意,儘快說來。”
大宋立國,吸取了前唐的教訓,對武將士卒進行打壓,並奉行著“事為之制,曲為之防”的原則,一切都是以維持國家穩定而努力的。
所依賴的便是文官群體,書生造反三年不成,前唐乃至更早之前,對文官有著出將入相的要求徹底捨棄,我大宋將文武進行割裂,以文治武,重文抑武。
在大宋時期,文官的地位空前的高,待遇前所未有的好,權力前所未有地高,雖然“我大宋不殺文官”的事實並不是真的,但少殺、慎殺卻是真的,就算蘇軾因為大嘴巴得罪了不少人,只是不斷地被調離,把他向著偏遠的地方趕,因為他是文官群體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的權力則大為削弱。上到國家大事,下至皇帝私事,都要受到文官集團的約束與監督。並且大宋不僅在軍隊中加設官職相互監督,也在朝廷和各級地方設立了諸多官職,將權力拆分開來,互相監督,使得無法形成一人獨攬大權的狀態。
如果沒有外部敵人的話,這種格局是一種非常穩定的格局,靠著大宋發達的商業,可以延續很長的時間,我大宋一朝是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卻也是破壞力最小的朝代。
只可惜,大宋偏偏有強敵,前有西夏與遼,後有金,最後被草原上的來客所滅。
在這種制度下,連皇帝都被管成這樣了,當然會產生逆反心理。
先祖不得不割讓的,我現在一定要拿回來,當皇帝的,想要的是掌控一切,而不是一言一行都要受到一個集團的關注,就連見一個想見的人,都要被幾個不相干的人斥責上一陣子,為了保證自己的名聲,還必須賠笑唾面自乾,這怎麼忍受得了。
而老太監的話中隱含的意思,大宋皇帝當然不可能聽不出來,是採用跳出文官集團與皇權遊戲規則的方法來進行破局。
老太監開口說到:“官家,老奴有一個想法,不知道合不合理——不如,直接組建一個由您負責的衙門,俸祿直接由您發放,不經國庫,他們專門調查朝廷百官,但並不是真的查處朝廷文官,而是如果有文官忤逆您的意思,便派出對那個文官進行調查,然後網羅罪名,能殺就殺,不能殺就剝奪官職,向著瓊島流放。”
“這……朝中百官會反對的吧!”大宋皇帝有些意動,但又有些猶豫。
“官家,只要把反對您的文官給殺光了,剩下的就是贊同您的。”老太監說到:“道長說過,我大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文官,先把那些人浮於事的文官給抓起來處理了,剩下的慢慢炮製,領俸祿的人少了,朝廷便能省下一部分的錢財另作他用——例如修祭壇。”
有句話叫做,吃飯嫌人多,幹活嫌人少。
這句話放在我大宋文官身上是完全符合的,三冗兩積是大宋衰弱的原因,冗官正是其中之一,大宋為了中央與皇權的穩定使權力之間不斷制衡,甚至割讓了原本皇權當中的一部分,但這也讓大宋的文官非常地臃腫。
如果那些文官在上班的時候認真工作的話,一切還好說,認真幹活的人無論什麼時候都缺的,就像那些工廠老闆宣稱的‘用工荒’,真的缺人嗎?
其實不缺,工人,是不缺的,不然哪有“你不做有的是人做”這句話,他們缺的是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薪水只有一點點的血肉機器。
大宋文官這裡也是一樣,權力的分割使得責任也進行分割,真要辦什麼事,大宋文官們可以互相踢皮球,因為那件事他們可以管,但是不管的話,問題也找不到他們身上。
大宋皇帝心魔叢生,同意了老太監的提議——不過那些被充做殺雞儆猴中的雞的文官不必拉去殺了那麼簡單,嶽斯之前說過,大宋一半的氣運落在了這些文官身上,殺了多浪費,等到祭壇建好之後當成薪柴燒了多好,也算是廢物利用。
自此之後,他要做一個暴君,把所有權力握在手中的暴君!
有了食氣長生之術,他擁有著可以辦成一切事情的時間。
大宋皇帝說到:“那,這個衙門的組建,需要些什麼,人員的挑選有什麼標準。”
到了這裡,話題已經變成了這個特殊的衙門如何組建,而不是要不要組建,可見這位大宋皇帝已經下定了決心,正式考慮這件事。
“首先便是要忠心,只有忠於官家您的人,才可以用,不會因為文官的一句喝問而卑躬屈膝。”老太監說到:“其次,便是要有身手,有以一當十的武力,這樣才能便宜行事,不會受到阻攔,最好配上良弓鎧甲好馬,可以讓他們遠奔,斬草除根。”
“既要忠於朕,又要有好身手,這,這很難找。”大宋皇帝說到。
“官家,這件事並不困難。”老太監說到:“官家,道長是個有本事的人,既然有采氣食氣的法子,說不定有別的法子,將一個凡俗人等變成高手,如老奴一般斷肢再生都能做到,不說別的了。”
“而且,這個衙門初創,天下忠於官家的人何其多也,斟酌分辨的話也是有些困難,倒不如挑些敢對文官下手的武將士卒來,先把攤子鋪開,再進行人員的精華——就像老奴早年間在家鄉種地開荒一樣,開荒的時候需要把地開墾出來,前三年不必精耕細作。”
“好好好!”大宋皇帝獲得了滿意的答案,從座椅上起身,揹著手來回踱步:“這件事就交由愛卿你去辦——愛卿叫什麼?”
聽到大宋皇帝對自己的稱呼變成了“愛卿”,老太監喜不自勝,因為那代表他由皇帝的家奴變成了一個獨立的人,不再依附於皇帝:“老奴姓曹,爹孃給起的名字在入宮的時候已經給改了,現在的名字是當初入宮的時候老太監為老奴取的,叫做曹正淳。”
“好,曹愛卿,從今日開始,你便不是宮中太監,而是隻聽命於朕的官吏!”
“老奴……臣叩謝陛下!”曹正淳聞言,當即給大宋皇帝跪下,磕了幾個頭。
“這個新衙門,還請陛下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