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夜遊西湖(第2/3頁)
章節報錯
“從秦朝開始,歷代帝王就對江南心心念念。當然是從歷史記載來看哈。如果從考古發掘來看,錢塘流域在一萬年前就誕生了一個輝煌的史前文明,良渚文化。
農業和手工業高度發達,社會分工明顯,出現了文字元號,已經具備了國家雛形。後來的繼承者都沒趕上。良渚文化也就是吳越大地的祖先創造的,從一萬年前直到五千年前。
我們常常說上下五千年,良渚文化就是五千年華夏曆史的序章和實證。標誌著華夏文明的誕生,從蠻荒時代進入文明時代。
當然華夏大地,同時期還存在很多文明,當時中原部落,也就是夏禹召開萬國大會,整個華夏大地的部落首領都去開會,想來良渚首領也去了,那是很壯觀的。扯遠了,說回來吧。”
龍騰捂臉,後面跟著的保鏢也無語,能不能好好講完?
“咱們從五千年前來到一千多年前,隋朝開挖京杭大運河,從此讓杭州和中原連線為一體,錢塘縣從此成為杭州,江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開始從越州也就是紹興轉移到杭州,而整個江南也因為大運河,成為中原王朝富庶的大後方。
當然它在良渚時代就已經很富庶了。魚米之鄉,就是從良渚開始的。唉,這個到了你那錢塘江邊再說吧。”
保鏢凌亂了。嗯,後面還要保護他!
龍騰倒是理解,他又沒準備導遊詞。
“除了歷代帝王,對杭州情有獨鍾的還有各位大詩人大文人。其中對西湖最重要的三個人,一個是白居易,一個是蘇軾,另一個等會兒說。
之所以那麼多詩人寫過西湖,而這兩位最重要,就是他們除了為西湖寫過詩,在杭州當官的時候都幹了疏浚西湖這事兒。
這也是白堤、蘇堤的來歷。
白居易,中唐詩人,杭州刺史。主持開挖西湖,修建堤壩,史稱白公堤,現在已經無跡可尋。
但他留下一首詩《錢塘湖春行》,其中一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後來人們就將白沙堤,稱為白堤,來紀念這位疏浚西湖的大詩人。
唐朝之後五代十國,其中有個吳越國,以杭州為都城,歷代國王崇佛,在西湖周圍大量建造佛寺、佛塔,著名的靈隱寺、雷峰塔就建於這個時期。
五代十國之後到北宋後期,西湖無人治理,逐漸淤塞。蘇軾來杭州當知州,上表皇帝,說西湖之於杭州,如人之眉目,不能廢棄。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西湖開始正式叫西湖,因為在城西。白居易還叫它錢塘湖呢。蘇軾一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於是西湖,又叫西子湖。剛好西施也是你們越國美女,都有個西。
朝廷撥款之後,蘇軾開始帶民工挖西湖,挖出來的淤泥和草就築成了長堤,這便是蘇堤。搞工程的時候,蘇軾還練成了杭州名菜東坡肉。”
龍騰好笑。
“南宋,杭州迎來了高光時刻,從錢塘、杭州成為臨安,南宋都城,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繁榮至極,極度奢侈。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從那時候起,西湖開始享譽中外。
元朝,沒了臨安,杭州依然歌舞昇平。馬可波羅來了,稱杭州是世界上最華貴美麗的天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看來外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元朝統治時間不長,而且大家覺得南宋滅亡,就是因為西湖歌舞。西湖:嗯?關我什麼事?
總之,大家不愛西湖了,不管它了,於是它又淤塞了,但是富豪喜歡啊,把它圍湖成田。歷朝歷代,富豪倒是很喜歡西湖。”
龍騰看著他,何歡說:“我不是說你,我是說你爸爸。”
保鏢簡直無語死了,這要不要報告啊?他是以為他是聾子嗎?
龍騰卻滿臉笑容。
“當時杭州流傳著民謠:十里湖光十里笆,編笆都是富豪家。就是官府把湖邊的地都賣給富豪了,跟咱們現在賣地也差不多哈。然後富豪們就建起籬笆,你一片我一塊把西湖分割得支離破碎。
1503年,明朝弘治年間,咱們渝州人楊孟瑛來了,注意!注意!第三個人!他來了!”
龍騰白他一眼,牽著他的手繼續走。
“也是知州,剛剛走馬上任,興沖沖來遊覽西湖,西湖在哪裡?只有高田、窪地,全部被富豪變成私產了。
楊公不爽,必須拆了他們,還西湖碧波盪漾。他一再上書要治湖,但是遭遇了來自富豪權貴們的巨大阻力,五年過後,終於獲批,工部撥款治湖。
把私產全拆了,挖了半年,終於又把西湖還原了。挖出來的淤泥復原了蘇堤,剩下的堆成了楊公堤。
但是因為這一舉動得罪了很多富豪權貴,被參一本,說他挖西湖無功,空費朝廷白銀,還是摘了他的烏紗帽吧。朝廷說:挖都挖了,挖一半也不好,繼續挖吧。就讓他繼續幹。但是疏浚了西湖,第二年,楊孟瑛就被罷官還鄉了。
但功過,要留到後世評說。如果沒有楊孟瑛的堅持,西湖早就不存在了。如今楊公堤也已不在,成了一條馬路,西山路。因為他挖出來的裡湖後來又堵塞了嘛。
內湖雖然消失了,但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這麼大的西湖,這些著名的景點,都是一代代人挖出來的淤泥築成了一道道堤,一座座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