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為什麼住在這裡的人,會崇拜大自然(第1/3頁)
章節報錯
“知子羅,記憶之城!出發!”
走出飯店,小白龍團上車,又回到原來的路口。梁安歌問:“不是說村裡不能去嗎?”
何歡說:“也不是不能去,只是不能讓他們唱歌。而且我們現在是去知子羅。老姆登在山腰,海拔一千八百米。知子羅在山樑緩坡上,海拔兩千米。”
“噢。”
車隊轉上村道,大家還是有點遺憾。
何歡發揮導遊職責,用講解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知之羅,是怒江的州府,曾經怒江最繁華的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怎麼會把城建在高山之上?”梁安歌問。
“並不是突發奇想把城建在這麼高的地方。
一千多年前,一支部落從瀾滄江越過碧羅雪山來到了知子羅,在此繁衍生息,自稱為怒蘇,也是怒族中的一支。
怒族是瀾滄江和怒江流域的世居民族。從南詔國都大理,渡過瀾滄江,翻越碧羅雪山,再橫渡怒江,翻越高黎貢山,就到了緬甸。
是當時一條從大理到印度的茶馬古道,有很多商貿往來,知子羅是茶馬古道上一個重要的驛站。
解放後,這裡就成了怒江的州府,碧江縣城。”
大家果然被吸引。
“確實大多數城市,即使是山城,也是儘量建在相對平的地方。它卻建在一個山樑上,又是州府,這麼重要的位置。
然後1974年,有地質專家來考察,說這裡有發生巨大滑坡的風險,最後,整個州府就搬到最外邊最平的六庫去了。很多居民也跟著搬走了。
86年,碧江也撤銷了縣制,部分屬於瀘水,部分屬於福貢。人去樓空,就留下了這座老城。從州府、縣城變為廢城、村子。”
“噢。”
因為曾經是怒江的州府和碧江縣城所在地,是州內最早通公路的地方,但是因為年久失修,現在山路路面破損嚴重,很多地方都是沙石搓板路,路邊也長滿雜草。
山上樹木茂盛,有進入古老森林的感覺。另一邊窗外卻是懸崖,一道道盤上去,越野車隊就像幾個彈球,越彈越高,還是很驚心的。
但是也越來越驚豔!
一個村莊出現在車窗外,司機說:“這就是老姆登!”
大家看過去,又是一陣遺憾。
何歡說:“到了老姆登,也意味著我們離知子羅越來越近了!”
路過老姆登,路面沒有一處平整,連路中間都長滿雜草,昭示著誰才是這裡的主人。
大家被越野車s形走位,彈彈蹦蹦,抬上雲巔。
視野開闊的瞬間,所有人就把失落拋進了江底!
停好車,大家就迫不及待開啟車門跑下來。
“啊!”眾人深深呼吸了一口,眼睛都明亮了幾個度!涼涼的山風吹拂得心胸開闊!
“知子羅,是傈僳語,好地方的意思。”何歡也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把這美麗壯闊的山川吸進肺腑,胸中丘壑萬千!
“真是好地方啊!”小白龍團站在山樑上,不著急去尋找這座記憶之城的記憶,而是盡情地放眼四量。
“你們看對面那座山!”何歡指著正對面。
“啊!啊!啊!”
一群專家學者面對這美景也只會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