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消失的古國(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發配邊疆沒那麼慘,但是要達到哀牢國中心路途是艱險的。所以他們作蘭倉歌:漢德廣,開不賓,度博南,越蘭津,渡瀾滄,為他人。
就是為大漢天子開疆拓土,也是最早將漢文化傳到最遠地區的。這也是瀾滄江首次出現在中原歷史中。
漢武帝還不知道,自己發配的罪民已經站在了他千辛萬苦尋找的蜀身毒道上!”
“啊!”
“博南,山名,位於大理西部、瀾滄江東岸,是大理州西大門。是雲州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以及通往緬甸、印度等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交通要衝。
博南古道,就是南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一段。”
大家點點頭,沒來之前覺得雲州沒有歷史,跟著小白龍走,就處處都是古蹟和歷史。
周師傅一邊開車一邊聽,也是佩服。別的導遊能講三十分鐘概況就難得了,他就這麼不停歇地講。
愛閱書香
“正是從漢朝勢力深入哀牢國腹心之時,哀牢國逐漸衰落。縱觀我們的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史。遷徙是動物包括人類的特性,從逐水草而居到現在都往大城市擠。”
遊客們笑起來,都是大城市人。
“這種民間的遷移,並沒有限制。比如說我們現在到哪個城市,都沒有設限。
古代也是這樣,他們本身遊牧民族、走馬幫,看到一群陌生人來了,可能還會幫助他。
東漢就採用了這種方式,讓漢人深入到哀牢國心臟地帶。這是民間交流。
同時,哀牢國與漢朝接壤地區,也就是哀牢山一帶,經常發生爭端。這是國家之間的,就沒有那麼溫和了。
打來打去,漢人已經在哀牢國生活下來,但哀牢人一直沒有臣服漢朝。
其實這也說明百姓都是比較柔和,比較鈍的。對於統治者來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一點特別重要。
但對於百姓來說,反正你沒影響到我,你沒跑到我家裡來搶飯,就不會想那麼多。其實最早的漢朝移民也早已融入當地民族。
百姓早已經過到一起了,但國家還在打來打去。漢朝兵力強大,打到公元69年,哀牢王抑狼,漢史稱柳貌,率七十七個小國,加上老大國,共七十八個國,舉國歸附。
漢朝當時舉國歡慶,漢武帝都沒拿下的大國,打了一百多年的西南大國,突然就想開了,歸順了。
洛陽大擺宴席,慶賀我王德威昭昭,百夷歸服。慶賀完就趕緊接管了哀牢國的面積,設定永昌郡,是當時第二大郡。
蜀身毒道,他們也終於找到了。因為這條通道,就在保山啊!從騰衝出去直通南亞、印度!
這件事情實在是太開心了!漢明帝也效彷漢武帝頒發滇王之印,給柳貌頒發了哀牢王章。但哀牢國跟古滇國一樣,歸附沒多久就消失了。”
一個遊客說:“這兩個國家真是消失得很奇怪啊!都是幾百年的文明古國,歸順之後就突然消失了!”
何歡道:“專家學者站在某種立場上,不能批評老祖宗,自古以來,說的都是教化嘛。但是那麼大的國家,幾百年歷史,風俗習慣完全不同,一歸順就被教化了?”
遊客們沉思,歷史由勝利者書寫,自古以來如此。
“我覺得這裡有一點原因,就是這種部落聯盟還是比較鬆散,不像漢朝那樣的中央集權國家。
所以開始是因為其中幾個小國歸附漢朝了,才去打,打輸了,才率領所有小國一起歸順了。
我們說過少數民族認首領,中原你敢叫皇帝大哥嗎?叫大哥的有,被殺了。中原敢分大王小王嗎?但他們就一群王,而無皇。
就像梁山好漢一樣,原來你是我大哥,咱們一起喝酒吃肉佔山為王抵禦外敵。你打架厲害,我聽你的。那你歸順朝廷了,你還是我大哥嗎?
這個老大其實被架空了,其他部落自然也不再服他。所以柳貌雖然歸順了,但還是不斷有部落在反抗。
那時候聯盟國家是聚在一起互通有無,抵禦外敵。小國並不需要向大國納稅,大王對小王也沒有生殺予奪的權力。
但是漢朝,莫非王土,莫非王臣,那都是要納稅的,君命不可違。所以這些部落不能理解這個,我為什麼要給你上貢?為什麼不可違?
我偏要違!就陸續反抗。有反抗就有鎮壓,部落聯盟也逐漸分散、滅亡。所以一些少數民族把柳貌這個大王叫做賣國賊。”
遊客們點點頭,“可憐的孩子!”
“漢開西南,奠定了我國西南疆界,但是站在哀牢人的立場上也能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