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一條美麗又危險的河流(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家不由感慨,相扶相攜從公路邊下去,相依相偎坐在河灘石頭上,看著長河落日圓。
人在黃昏時,最脆弱,最孤獨。
何歡坐在上面,看著他們,開啟影片。龍騰接了,沒看見人,只看見奔騰喘息,深沉壯麗的紅墨般的江水。
畫面外傳來何歡溫柔的解說:“瀾滄江發源於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和怒江、金沙江同源,是三姐妹。
三姐妹長大後,偷偷跑出家門,尋找如意郎君。三姐妹在四列高山三條峽谷間一路同行,這就是藍星上偉大的地理奇蹟——三江並流!”
遊客們坐在前面,回頭看著導遊,見他拿著手機對著江,這是在一邊拍一邊講嗎?
笑眯眯地扭過頭去,繼續聽這可以上國家地理的解說。
“瀾滄江是二姐,在中間。與大姐怒江最近直線距離19公里,與小妹金沙江直線距離66公里。
三姐妹並肩經過香格里拉,到麗江,金沙小妹不顧哈巴哥哥和玉龍哥哥的攔阻,穿越虎跳峽,一心向東流。這正是姐妹長大,各自成家。攔不住啊!”
遊客們都笑了。
“瀾滄江和怒江跟小妹分手後,繼續南下,大姐二姐又經過怒江、保山,最後大姐從德宏走出國門,二姐從版納奔出,成為滋養中南半島的兩條國際河流。
瀾滄江在版納的流程約為158千米。古時候傣族人稱之為南咪蘭章,南咪指江河,蘭意為百萬,章是大象,南咪蘭章,意思是百萬大象繁衍的河流。
從前瀾滄江兩岸森林茂密,地廣人稀,是亞洲象生活的家園,沿江兩岸的傣族人,都有養象耕田的傳統。
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途中遇到的滇越乘象國,就是版納在中原歷史中最早出現的一抹神秘身影。這說明傣族人以前確實是騎著大象出門的。”
遊客們笑了。
“後來在漢代歌謠《蘭倉歌》中,第一次出現了蘭倉這個名字。歌中唱:漢德廣,開不賓。渡博南,越蘭津。渡蘭滄,為作人。
這個蘭滄,就是瀾滄江。不賓的意思就是不臣服。這首詩就是說漢武帝威德廣大,四海賓服,但是這高山峽谷的野蠻人居然不服從天子的命令。
為了讓這高山峽谷之地臣服,漢武帝就把漢地的人遷移過來。
除了打仗,遷移,是歷代統治者最擅長運用的方法。因為打仗不一定打服,但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就很大了。
雲州二十五個少數民族總和,也沒有漢族人多,這就是歷朝歷代遷移的結果。
對一個地方的文化影響,就是首先把你的文化傳播過去嘛,文化怎麼傳播?人傳人嘛。”
遊客們笑了。
“那時候又沒有網路,網上發個帖,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那時候,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蜀道難,也難不過這橫斷山裡的激流深谷。
當時高山大河阻隔,路又遠又難走,甚至根本沒有路。非常艱苦!即使在後來,雲州成為中央版圖後,也是流放之地嘛。
所以,他們也是被迫遷移。背井離鄉,來到這深山峽谷,傳播大漢的恩威。
這些文化傳播者確實很有文化,就唱起了這首歌,並流傳下來。表面看他是在歌頌大漢天子的恩德,實際上懂的都懂。”
“我不懂!”一個遊客說,“你解釋!”
其他遊客也笑起來,“我們也不懂!”
何歡無語,“行路難,苦而做歌。很多山歌民歌,都是在艱苦的勞作,艱難的環境中為了緩解身體和精神上的壓力,而創造出來的。這歷來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大家點點頭。
“漢地的人橫渡瀾滄江,那時沒有橋,橋是現代才建的,以前平的地方靠船,激的地方靠熘索。所以渡瀾滄是艱苦甚至丟命的一件事!
外來人自然要打聽,這是什麼江啊?這麼險可怎麼過去啊?當地人說這叫南咪蘭章。我懷疑他們到底怎麼交流的?
總之,肯定非常麻煩。但南咪蘭章,聽懂了,蘭滄江!”
“哈哈哈……”
“所以它是音譯過來的。也隨著文化傳播,在後來的典籍中,就逐漸形成了瀾、滄、江這個名稱。”
講完瀾滄江的名字起源,落日已經落入長河,晚霞盪漾在河中,水天一色皆為洞房,繾綣綺麗,令人嚮往。
大家望著晚霞,相依相偎,還要配音,“繼續講啊!”
何歡無語地看著他們,又看看影片,“瀾滄江奔出版納後,進入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
一江通六國,最終在越南的西貢附近注入南海。成為東南亞第一長河,又被稱為東方多瑙河,六國母親河。
二姐從高山峽谷一路南下,從上到下,從細長到寬平,像一把掃帚,沖積形成肥沃的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