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雲導遊(第1/3頁)
章節報錯
何歡:前面我還帶他們買了犛牛幹,還在群裡買了很多土特產,都沒亮燈!
全導:不好計算。
何歡無語,這APP數學也不好。
不像照片是一張張的,他們買犛牛幹是散稱的,是按條算還是按斤算呢?還有芒果蘋果,是按個呢還是按斤呢按箱呢?
按什麼單位算呢?但不能不算啊!
何歡:我不管!那也是經過質檢驗證的貨真價實的啊!
全導質檢又亮了幾盞,算是買犛牛乾的幾個人的嗎?
何歡無語,看來那些他們直接聯絡和美買的,都不算他的了。
這個破APP!
不過亮燈不亮燈的,這個能檢測商品的技能,真的很有用。
封好箱,男人說:“先放這兒。”轉頭看著何歡,“走到這兒了,咱們去清湖公園逛逛。好嗎?”
何歡點頭,“好,也沒事,就在清湖公園逛逛。”
男人抬手看看錶,高興道:“等會兒就在這邊找個地方吃飯。”
何歡看著方清許,“方先生,這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嗎?”
“就旁邊巷子,小吉坡,有家雲州土菜館,挺地道的。”
“好,謝謝方先生。”
“嗯。”
兩人走出來。跟一個男人逛公園,不說話也很尷尬。何歡很希望他問點啥,他也好介紹一下。十幾天沒帶遊客了,嘴癢得很。
看看他,似傻了,笑眯眯的就是不問。
何歡只好說:“先生坡、小吉坡,你知道為什麼這些地名都叫坡嗎?”
“為什麼?”男人還算配合,轉頭好奇地看著他。
看他這麼好奇,作為導遊,當然要解答了。
“其實,圍繞清湖,一共有九個坡,從地勢上,形成九龍入海。”
男人回頭看看,恍然大悟道,“難怪剛剛是上坡,現在是下坡!你不說,我還沒反應過來!”
看他有興趣,何歡也高興,兩人沿坡而下,“每個坡都有來歷,比如這個先生坡,只有一百多米
在明清時期,鄉試的時候,應考秀才到貢院,也就是咱們今天的雲州大學,趕考,喜歡在這個地方租房居住一段時間,所以就叫先生坡。”
“噢!”男人說,“就像現在很多高考生,也住在考試學校附近一樣。”
“對!”何歡笑道,“然後到抗戰時期,西南聯大遷到春城,很多的作家啊詩人啊,還有知名教授,都雲集到春城。
李公樸、聞一多、朱自清、陳寅恪、錢鍾書、沉從文,都曾經步行穿過這條小巷,有些也在這裡居住過,所以先生坡名副其實。”
“啊!”男人點點頭。
說著已經走出先生坡,穿過馬路,朝清湖走去。
何歡說:“清湖被稱為春城之眼,在城中間。但是在元朝以前,清湖只是城外的一個小湖灣,有很多稻田、菜園、蓮塘,所以被稱為菜海子。
春城池水三百里,菜海與之為一體。原本呢,雲池水位很高,清湖是與雲池連線在一起的。”
男人說:“從雲池那邊的酒店打車過來還挺遠的,沒想到原來是連在一起的。”
“是啊!春城有很多叫灣的地名,之前都是雲池的水域。比如潘家灣、螺螄灣。雲池最初達到一千平方公里,沒有春城,只有雲池。
戰國到漢朝,雲池水位下降,古滇國出現了,但還是很浩瀚。漢武帝在長安造春城湖,練習水戰,就是為了征服這浩瀚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