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十二怒漢,十三男孩(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彬彬轉頭要走,但他的四位白領麗人還望著何歡,又只好站住。
“其實除了野史,《明史·流寇傳》提到了這段。”何歡又說。
“初,三桂奉詔入援至山海關,京師陷,猶豫不進。自成劫其父襄,作書招之,三桂欲降,至灤州,聞愛姬陳沅被劉宗敏掠去,憤甚,疾歸山海,襲破賊將。自成怒,親部賊十餘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三桂懼,乞降於我。”
何歡竟然背了出來!
陳彬彬臉色都變了,就像被人狠狠打了一巴掌。而遊客們已經不去看他,只看著何歡,滿是佩服。
何歡笑道:“聽聽這又是我又是流寇的,很顯然,這是清朝統治者蓋章的。這也是正史。只不過後面的史學家,尤其是明粉認為《明史》抹黑明朝,美化清朝。
除此之外,就是《明史》對明末清初那段歷史確實語焉不詳,多有遺漏。這其實很正常,每個朝代都為了自己名正言順嘛。
所以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又怎麼說得清楚呢?我們只不過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罷了。”何歡看著陳彬彬,微笑道:“是吧?前輩。”
陳彬彬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
何歡又回頭望望金安殿,“純陽子獨上高峰望八都,黑雲散後月還孤。而吳三桂站在這座殿上瞭望雲貴高原,一杵鐘聲渾海宇,萬家燈火映樓臺。純陽子感覺到的是孤獨,吳三桂感覺到的是滿足,這是他的天下。”
全場鴉雀無聲。
留下沉思的遊客們,何歡帶著十二怒漢往前走了。
四位白領麗人目光不捨地跟著他,腳步也不由自主地跟著。陳彬彬趕忙招呼她們,“你們看,這是明朝的山茶,也是春城的市花。”
四位白領還算給面子,也或許是她們自己剛剛聽了陳彬彬某些言論搶白了何歡吧,也不好意思跟著。就到了山茶那裡。
何歡則帶著十二怒漢到後面的三桂博物館。
“何導!剛剛講得好啊!”
“我這就是講故事,一家之言,你們也別當成歷史聽。開心就行了。”
“能流傳下來的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我覺得何導講得很有意思。”
何歡笑道:“你們覺得有意思啊?鰲拜說吳三桂就是個富家翁。”
“什麼是富家翁?”一位怒漢好奇地問道。
“吳三桂雖然南征北戰,其實很戀家。歷史上很多人為免拖累,或者純粹為了前途,自己先把家人殺了。但一直以來,所謂正派人士宣揚這種向身邊婦孺舉起屠刀的狗屁忠義,視他們為英雄,所以效仿者眾多。
劉宗敏也把兩個老婆殺了,提著兩個人頭宣誓追隨李自成,據說其中一個還懷著孕。當時軍中紛紛效仿,哭聲震天。把追兵嚇呆了,把李自成感動得淚流滿面!
大順軍的慘無人道可見一斑!也可以想見這樣一班人,連自己家人都下得了手的人,李自成管得了他們嗎?
而吳三桂,至少是個人。十幾歲時他爹被皇太極捉了,他孤身入萬軍之中救父,威震八旗孝傳九邊。讓皇太極留下得此人何愁不得天下的感嘆。後來也確實如願。
後來李自成捉了他一家他就去投降,劉宗敏佔了陳圓圓他就去而復返,最後康熙質押一個吳應熊就能要挾他。所以他做出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很符合他的性格。
後面他舉起反清大旗,之所以失敗,一來是因為他對明朝做得太過,已經被視為漢奸,不得人心。二是他只想劃江而治,終究是沒有問鼎天下的決心,坐失時機。三是他對吳氏宗親太過偏袒和縱容,讓身邊那些干將不滿了。”
何歡取下小蜜蜂,免得聲音大了,又吸引人來爭論。一邊讓他們觀看吳三桂留下的寶貝,一邊跟他們講三藩之亂。
沒了擴音器,十二怒漢緊緊圍在他身邊。
在金安殿和博物館、圓圓廊耽擱了很多時間,反正男人對花花草草也不感興趣,後面何歡就帶著他們走馬觀花一下。
團隊有時間限制,何歡不得不提醒他們,“下山我們走快點哦,你們還要去下一個景點。”
十二怒漢加快腳步。下山到滑道處。十二怒漢變成十二個小男孩,興奮道:“我們坐滑道下去吧!”
“好!這個很快,幾分鐘就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