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怒漢大笑。

何歡微笑道:“說起來,李自成手下也有幾個落魄秀才,其中李巖之於李自成,如同張良之於劉邦。李自成迅速壯大,就是源於李巖給他編了一個口號:迎闖王,不納糧!

除了輿論宣傳,李巖還提出了均田免賦。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地主時代,提出田地均分,這是多麼先進的思想!

這也為我們後來的賦稅制度奠定了基礎。但是他們打土豪分田地,到了京城,全是土豪怎麼辦?瘋了!搶啊!殺啊!快活啊!

李巖一看又緊急提出五條政策:一不得罪百官,二不忙著分紅,三不騷擾百姓,四快登基稱帝,五優待吳三桂家人。

如果李自成按照他的建議去做,那麼天下極有可能再次姓李。然而呢?李自成倒是頒佈了不準亂搞的軍令,但是將士們執行嗎?他們只看得到眼前的財寶美女。

這也不能怪他們,開創一代盛世的漢高祖劉邦率軍攻入咸陽時也是這樣,整個軍隊包括劉邦自己都沒把持住。

幸虧有張良當頭棒喝:大王是要財寶還是要天下?想當富翁還是想當皇帝?張良提出的建議跟李巖差不多。不同的是劉邦聽了並頒佈嚴令,李自成沒聽進去,下屬也完全不聽他的。

講道理還是劉宗敏講道理,他搞出來的事,讓來歸降李自成的吳三桂又反悔,李自成讓他去打吳三桂,他說大家都是強盜,憑什麼我去打仗你享清福?

李自成能說御駕不親征嗎?他自己都沒當自己是個皇帝,心頭也知道自己就是強盜頭子,親領十萬大軍,在吳三桂和多爾袞夾擊之下,兵敗一片石。

進入京城四十二天,就成了逃亡皇帝。李巖倒想挽救危難,一個秀才,不,舉人,也就是大順軍中最有知識的人!主動要領兵,卻被李自成疑心他要自立,砍了!

這就是李巖雖然有先進的思想,但當局者迷,或者他太想農民能翻身把歌唱,到後來都沒看清楚農民起義軍只知金鋤頭不知天下的階級侷限性!

自李巖被殺後,李自成兵敗如山倒,明朝怎麼都打不敗的起義軍,在清朝平定了!

而清軍入關,不管後來怎麼做,當時多爾袞下令不殺明朝的官,不侵擾百姓。對比農民軍大開殺戒,清軍採取的一直是招降。這也為大清兩百多年江山奠定了基礎。

從諸子百家到獨尊儒術,無論打江山還是坐江山,本來就是要講道理的。因為老百姓雖然沒文化,但偏偏很相通道理,尤其相信大人物講的道理。

我看你不順眼就打,誰打贏了誰收保護費,那是混混打架。兩軍交戰還要輿論支援,就必然要有高大上的理由。所以師出有名,名正言順才如此重要。”

大家紛紛點頭。

“說起來,生於微末的帝皇不少,明太祖出身也不高貴,當了皇帝后,兒時玩伴來投奔他,說起當年偷雞摸狗的事,他把人斬了!這是什麼?這就是天子威嚴!

劉邦的天下也是和兄弟一起打下來的。當了皇帝大家還沒上沒下的,劉邦不高興了,殺了多少兄弟!功臣!所以說帝王無情!

而李自成對劉宗敏和所有兄弟只有縱容,完全管不著。劉宗敏不跪拜不叫皇上,叫大哥!劉宗敏確實有義氣,一直追隨他到最後。李自成也講義氣,一直被挑戰一直不殺他。

但說到底,劉宗敏沒說錯,大家都是強盜!就是來搶一把快活一把就跑,根本沒想著坐天下。李自成他自己心中,就沒有天下!”

金安殿前聚滿了人,卻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