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暗潮湧動(第1/3頁)
章節報錯
葉勒鎮軍城,位於葉勒城東南三里。
這座東西狹長的城依地勢而築,佇立在高高的石嶺上,東西約兩裡,南北寬一里,城牆用石塊夾土砌成,並用土坯砌就馬面、角樓。
其規模別說與關內的城池相提並論,甚至連葉勒城都不如,整個兒一大號的戍堡。
軍城雖小,但位置極佳。
南面便是瀚海荒原,站在角樓上能遠眺五六里。
北邊是潺潺而流的赤河,與葉勒城隔河相望,能照看到邊軍將士沿河灘開墾耕種的那一望無際的田地。晴空萬里時,甚至能依稀看到建在城東八里頭痛山頭上的烽燧。
並且整座城地勢很高,無論來多少敵軍都要在河灘下馬往上攻。
西邊陡峭幾乎爬不上來,東邊是層層疊疊、褶皺縱橫的頭痛山餘脈,人雖上的來,但大軍無法展開。只要居高臨下守住南北兩面,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因為易守難攻,並且這幾年並沒有戰事,平日裡在城牆上值守計程車兵很少,包括當值的旅帥在內也不過三十二人。
其他人與關內的府兵一樣,一年加起來也當值不了幾天,平時忙於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事實上大多士兵本就是來自雍州京兆郡、蒲州河東郡等地的府兵,只是現在不比幾十年前,可每隔四年輪換。
正因為沒人來替換,許多人在鎮多年,已白髮蒼蒼,卻遲遲不能滿放歸鄉。
即便節度使大人派兵過來替換,每次派來的兵也極少,這意味著能回鄉的人也極少。
究竟讓誰走不讓誰走,成了幾任鎮使最頭疼的問題。
剛開始看戰功,戰功顯赫的可以回去跟家人團聚,能夠葉落歸根。
可在邊關即使沒有大仗打也有小戰事,一有戰事就有戰功,只要呆上十幾二十年,最不缺的就是戰功。
軍功十二轉,不少人已經完成大圓滿,開始轉第二次了。光軍城這邊就有八個“雙上柱國”,所以依照戰功決定讓誰回老家是不成的。
況且戰功顯赫的大多年邁體衰,走路都顫顫巍巍,甚至連站都站不穩。而葉勒距長安九千餘里,真要是放他們走,他們會死在路上的。
久而久之,就算節度使大人派兵來,鎮使安大將軍和副使李將軍也不再提滿放歸鄉的事。
將士們一樣懶得再去找兵曹參軍問自個兒究竟酬勳幾轉了,反正問了也沒啥用。
正所謂回望舊裡,永無還期!
正蜷縮在城門口曬太陽的那個老卒,就是一個“雙上柱國”。並且已經第三次酬勳十一轉,第三次做柱國。
按例邊軍將士除在戰陣上獲得軍功外,每鎮戍一年即可酬勳一轉。
一個身材魁梧的軍官站在角樓上,默默地俯看著老卒,暗自感嘆這老頭子要是能活到明年春天,那麼,他便能成為安西四鎮乃至整個大唐的第一個“三上柱國”。
那可是視同正二品的上柱國!
遙想當年,且不說軍功十二轉酬勳上柱國,就是軍功四轉酬勳驍騎尉也極為榮耀。
可現在呢,這裡是都尉、護軍多如狗,柱國、上柱國滿地走!
即便能滿放歸鄉,老家的縣令縣尉也不會正眼瞧他們,更別提發給勳田、安排做官了。
這是什麼鬼世道……